粮吃了,”我说。“吃得下那号干粮?”他似乎感到快慰,他“哼哼唉唉”地唱
着,带我到山背洼里的一棵大杜梨树下。“咋吃!”他说着爬上树去。他那年已
经五十六岁了,看上去还要老,可爬起树来却比我强。他站在树上,把一杈杈结
满了杜梨的树枝撅下来,扔给我。那果实是古铜色的,小指盖儿大小,上面有黄
色的碎斑点,酸极了,倒牙。
老汉坐在树杈上吃,又唱起来:“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那是《信天游》。老汉大约又想起了当年。他说他给刘志丹抬过棺材,守过灵。
别人说他是吹牛。破老汉有时是好吹吹牛。“牵牛牛开花羊跑春,二月里见罢到
如今……”还是《信天游》。我冲他喊:“不是夜来黑喽⒂才见罢吗?”“憨娃
娃,你还不赶紧寻个婆姨?*心把‘心儿’耽误下!”他反唇相讥。“‘后沟里
的’可会迷男人?”“咦!亮亮妈,人可好!”“这两捆柴,敢是给亮亮妈砍的
吧?”“谁情愿要,谁扛去。”这话是真的,老汉穷,可不小气。
有一回我半夜起来去喂牛,借着一缕淡淡的月光,摸进草窑。刚要揽草,忽
然从草堆里站起两个人来,吓得我头皮发麻,不禁喊了一声,把那两个人也吓得
够呛。一个岁数大些的连忙说:“别怕,我们是好人。”破老汉提着个马灯跑了
过来,以为是有了狼。那两个人是瞎子说书的,从绥德来。天黑了,就摸进草窑,
睡了。破老汉把他们引回自家窑里,端出剩干粮让他们吃。陕北有句民谣:“老
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汉和两个瞎子长吁短叹,唠了一宿。
第二天晚上,破老汉*持着,全村人出钱请两个瞎子说了一回书。书说得乱
七八糟,李玉和也有,姜太公也有,一会是伍子胥一夜白了头,一会又是首脑语
录。窑顶上,院墙上,磨盘上,坐得全是人,都听得入神。可说的是什么,谁也
含糊。人们听的那么个调调儿。陕北的说书实际是唱,弹着三弦儿,艾艾怨怨地
唱,如泣如诉,像是村前汩汩而流的清平河水。河水上跳动着月光。满山的高粱
、谷子被晚风吹得“沙沙”响,时不时传来一阵响亮的驴叫。破老汉搂着留小儿
坐在人堆里,小声跟着唱。亮亮妈带着亮亮坐在窑顶上,穿得齐齐整整。留小儿
在老汉怀里睡着了,她本想是听完了书再去饲养场上爆玉米花的,手里攥着那个
小手绢包儿。山村里难得热闹那么一回。
我倒宁愿去看牛顶架,那实在也是一项有益的娱乐,给人一种力量的感受,
一种拼搏的激励。我对牛打架颇有研究。
二十头牛(主要是那十几头犍牛、公牛)都排了座次,当然不是以姓氏笔划
为序,但究竟根据什么,我一开始也糊涂。我喂的那头最壮的红犍牛却敬畏破老
汉喂的那头老黑牛。红犍牛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肩峰上的肌肉像一座小山,走
起路来步履生风,而老黑牛却已显出龙钟老态,也瘦,只剩了一副高大的骨架。
然而,老黑牛却是首领。遇上有哪头母牛发了情,老黑牛便几乎不吃不喝地看定
在那母牛身旁,绝不允许其它同性接近。我几次怂恿红犍牛向它挑战,然而只要
老黑牛晃晃犄角,红犍牛便慌忙躲开。我实在憎恨老黑牛的狂妄、专横,又为红
犍牛的怯懦而生气。后来我才知道,牛的排座次是根据每年一度的角斗,谁夺了
魁,便在这一年中被尊崇为首领,享有“三宫六院”的特权,即便它在这一年中
变得病弱或衰老,其它的牛也仍为它当年的威风所震慑,不敢贸然不恭。习惯势
力到处在起作用。可是,一开春就不同了,闲了一冬,十几头犍牛、公牛都积攒
了气力,是重新较量、争魁的时候了。“男子汉”们各自权衡了对手和自己的实
力,自然地推举出一头(有时是两头)体魄最大,实力最强的新秀,与前冠军进
行决赛。那年春天,我的红犍牛处在新秀的位置上,开始对老黑牛有所怠慢了。
我悄悄促成它们决斗,把它们引到开阔的河滩上去(否则会有危险)。这事不能
让破老汉发觉,否则他会骂。一开始,红犍牛仍有些胆怯,老黑牛尚有余威。但
也许是春天的母牛们都显得愈发俊俏吧,红犍牛终于受不住异性的吸引或是轻蔑,
“哞——哞——”地叫着向老黑牛挑战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43117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