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先是青州黄巾作乱,后有袁术陶谦相攻,近两年来兖州又频遭战火。
虽然兖州身处中原,但百姓人口不过百五十万,因人口不足,而使得诸多土地废弃,仅以许县为例,人口不足八万,这还是济从鄢县迁三万之民才有这般人口,而这许县城外,其中多数农田俱是无人耕种,早已成了荒地;而如今我等若是想将屯田之事做好,这第一步当是丈量荒地,考察其土地如今是否还适合耕种。”
许济说完,众人皆是赞同,国渊更是说道:“伯雅之言有理,如今兖州问题所在,就在于土地足够,而人口不足,现在我等将土地丈量清楚,他日若有百姓流民入得兖州,我等也好早做安排。”
许济见众人对这丈量土地之事,不曾有异,便接着说道:“这第二步,便是收揽流民,安置民众;
这几年兖州南逃的百姓有数万户之多,且去岁受灾,多有难民,济之意,先将兖州欲分田地之事散布出去,那些百姓若闻本土安守,又有田地耕种,必企望思归;
到时我等再将兖州诸多难民聚集一起,分其丈量荒地,以来年收成为租,交于官府。”
“此法可行,祗赞同伯雅之言。”许济说完,枣祗便第一个开口赞同。
“峻也同意伯雅所说。”
“渊亦是赞同。”
“浩也一样。”
“既然诸位既然赞同这第二步,那济再说说这第三步。”这时外面守卫端来香茗,许济拿起一杯,饮了一口继续才道:“这第三步,便是计量百姓。”
“伯雅,这计量百姓又是为何?”之前不怎么说话的韩浩终于有机会开口,赶紧向许济问道。
许济见韩浩发问,笑着回道:“虽然安置流民,进行开垦乃是重事,但我等也不能将诸多兖州百姓忘记,毕竟他们也需要为朝廷缴纳税赋;
这计量百姓,一能估算兖州土地能接纳多少民众;二是若他们愿意肯多种农田,这开垦田地之事,也可交付一些于他们,到时只要收相同的官租便可。”
“浩赞同伯雅之言,计量百姓不算难事,取数县之民,大致估算便可;到时再于各县安贴告示,若愿多种农田开垦者,只需交一半于官府便可。”
韩浩说完后,众人皆赞同这屯田第三步,许济笑着开口:“这第四步,便是设置官吏,从上到下,由官员一层层领着百姓进行开垦。”
“这官吏如何设法?”坐于国渊身旁的任峻开口问道。
“此事由司农府牵头,下设典农中郎将一人,分管军屯、民屯;而典农中郎将之下,则有两位典农校尉,一人负责军屯,一人负责民屯;
在校尉之下,便设都尉,都尉之下则设曲长,曲长之下设屯长,民屯以五十人为一屯,军屯以六十人为一屯,诸位觉得如何?”
许济说完,众人便都开始商议,最后还是国渊开口,道:“渊亦觉得行此官吏可行。”
众人见此,皆是赞同。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济就再说说这第五步。”许济又端起香茗饮了一口:“这第五步,便是监督屯田官吏是否有违法之举,且明确考核之法,使百姓竞相勉励,乐于开垦田地。”
“还请伯雅详细说来与我等听听。”国渊已经知道自己就是赴这监督之任,所以向许济问清,这监督之法,到底该如何去做。
“若想将屯田之事做好,就绝不能放任豪强专横跋扈,任意兼并土地。
开垦之民已贫困不堪,如今尚要缴纳官租,若是豪强地主想要兼并已经开垦好的田地,必要与屯田官吏联络,以利诱之,将官府之田变为私田;
所以要设这监督官员,明加检查,不许豪强地主漏交田赋、户调,更不可让其吞并屯田百姓开垦的良田。”
国渊听完许济之言,点点头道:“渊明白了。”
“诸位对这屯田五步可有异议?”许济看向众人问道。
“伯雅此举甚善,祗没有异议。”
“渊亦没有异议。”
“峻赞同伯雅之言。”
“浩也一样。”
“既然诸君皆是赞同,我等再议议军屯之事。”
…………
……
建安元年七月,曹操命兖州治中、司农令丞许济统筹屯田一事。
命兖州长史之一的国渊监管不法;命羽林监校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命东阿令枣祗为民屯典农校尉;命护军韩浩为军屯典农校尉。
众人分公明确,许济和枣祗一起丈量土地,招揽流民;任峻、韩浩则是招收兵卒,整顿兵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