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中再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年事已老的官员面孔消失在朝堂之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加年轻强壮的官员面孔。
其中,又以前吏部尚书马文升官位最高。
对于这位五朝元老,八十之龄还在为大明帝国效命的前任吏部尚书,朱厚照虽然同意了他的致仕,但也将其特进加封为正一品光禄大夫,加赠左柱国之功勋,享朝廷一品大员俸禄。
而取代马文升的新任吏部尚书就是年仅三十有余的儒家宗师王阳明,除此之外,更加让朝中文武感到羡慕嫉妒的是皇上直接让王阳明担任了内阁首辅一职。
也就是说,从今天这次朝议开始,王阳明这位年轻力强的儒家宗师就会成为大明帝国权势最高的臣子,自此统帅内阁和六部,节制文武百官和各地大小官员,真真正正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此浩荡皇恩,君恩眷顾,实在是让朝堂之上的每一个官员感到嫉妒和羡慕。
要不是王阳明头上还有着一个儒家宗师,自创心学流派的名头,文武百官早就要谏言满天飞了。
但即便如此,面对王阳明这位年轻的内阁首辅,朝臣之中还是有很多在默默等待和期望,只要王阳明在内阁执政期间犯了什么错误,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朝臣的弹劾。
早朝之后,朱厚照在御书房中将重新组建的内阁大臣召集了过来。
除却内阁首辅王阳明之外,内阁次辅中除却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位以外,户部尚书杨廷和,工部尚书毕亨、兵部尚书刘大夏和督察院都御史杨纶四人也在今日入了内阁。
自此,内阁中就拥有了首辅一名,次辅六名。
御书房中,朱厚照让七人各自找座位坐下,随后开口说道:“内阁重新组建,今天大家就先相互熟悉一下。”
“王阳明,你是内阁首辅,对于内阁以后的执政之事说一说感想和计划吧!”朱厚照第一个点名了王阳明,想听听王阳明这位儒家宗师有何见解。
对于王阳明的能力,透过东厂和其它一些情报收集,朱厚照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句话概括,王阳明就是一位天纵之才,精通儒道佛三家思想,尤其是在儒家一道上更是自创了心学一脉,被儒家公认为儒门宗师,而且在政务和军事上都有着相当的建树。
之前因为被刘瑾排挤到南京任职,朱厚照这一次还是第一次看到王阳明本人,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朱厚照还是想亲眼看看王阳明的才识能力。
听到朱厚照的点名,王阳明没有丝毫胆怯,而是充满自信的站了起来,先是对着朱厚照行礼一拜,随即看了看内阁的其它六名大臣,缓缓阐述起心中的韬略来。
“蒙皇上圣眷隆恩,让臣担任这内阁首辅之位,臣王阳明自然鞠躬尽瘁,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阳明先是向着朱厚照表明了自己一番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圣恩的心迹,随后有条不紊的继续说道:“大明帝国立国以来已有百载,朝政、地方和军备之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隐患。”
王阳明看了一眼朱厚照,又道:“陛下自登基之后,组建新军,平衡内廷和外廷的势力,清剿帝国境内土匪山贼隐患,打击沿海倭寇和北元异族,可谓是英明神武,天降明君。”
朱厚照听着王阳明的话,心中有些古怪,这种奉承之类的话朱厚照虽然经常听到,但是被王阳明这位儒家宗师这么言辞恳切的评述出来,还是让朱厚照心中有些骄傲。
“臣既然坐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自当为陛下为朝廷排忧解难。”
“臣认为如今的大明帝国隐患有三,其一,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地方土地兼并和士族豪强势力的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此为帝国最根本的隐患,当早作处理。”
“其二,各地卫所军备松懈,军用屯田被将官大量挪动占用,士兵军饷得不到有效发放,长此以往只会让我大明帝国两百万大军彻底荒废。”
“其三,大明帝国近些年来多旱多灾,但每次朝廷赈灾都会出现延误、少粮等情况,致使南方流民四起,北方又因马政之弊致使牧民逃亡,可见帝国内部的吏治和腐败情况已经极其严重。”
王阳明说完之后就沉默下来,心中也是感受到了一阵沉甸甸的压力。
越是了解大明帝国如今的诸多弊端,王阳明就越是能够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想要解决这些弊端祸患却是需要举国之力协同共进,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见到成效。
这一次王阳明被朱厚照提拔为内阁首辅,却是让王阳明看到了一丝希望。
王阳明从朱厚照继位之后的种种举措之中已经能够看出,朱厚照这位少年天子乃是当时明君,一定也感受到了帝国之内的种种隐患,只要王阳明说服皇上能够采纳自己的执政策略,一定能够将大明帝国的诸多弊政一一治理。
所以,王阳明当先一步就是将自己整理汇总的帝国三大弊政和隐患说了出来,为的就是达到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527614_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