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终极目的——覆灭突厥!
如果突厥人不上套,就算计谋在高超,也无济于事。
面对魏征的质疑,楚寻早已预料到。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很少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过深入研究,有这样的疑虑,再正常不过了。
“魏大夫过虑了,”楚寻大步出列,坦然直视这位千古第一谏臣的目光,自信从容道:“突厥人一定会答应,他们也不得不答应。”
“此话怎讲?”魏征进一步问道。
“突厥素来劫掠成性,目光短浅,无论是打仗、生活,还是做生意,干得都是一锤子买卖。”
“草原上没有滋生商业贸易的土壤,他们也没有那种长远的目光,思考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走向。”
“当他们尝到互市带来的甜头以后,各部落一定会蠢蠢欲动,加大互市力度......这点苛刻的要求,在贪婪无度的突厥人眼里,在短期利益带来的巨大诱惑下,早就被抛到脑后了......”
“就算颉利本人雄才大略,目光长远,能意识到其中弊病,这一切也由不得他了——草原上百个部落,难道人人都听他发号施令?”
“只要有一个部落肯松口,再加上我大唐施些小恩小惠,他们一定防备不住。”
“再者,退一万步讲,就算突厥人不答应这些规定,我们依然可以采取措施。”
“我们可以在突厥人附近的周边国家大开贸易岸口,西突厥、薛延陀、龟兹国、高昌等国,我大唐和各国贸易往来,到时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这些贪婪无度的突厥人一旦眼红,自然会乖乖答应请求。”
“纵观古今,匈奴、胡人无不如是,鼠目寸光,唯利是图,对付他们,就应该采取最直接的手段!”
“魏大夫,这样说,你可明白了?”
楚寻噼里啪啦一大通讲完后,面带微笑,好整以暇看着魏征。
面对这位千古第一谏臣的灼灼目光,楚寻丝毫没有感到压力。
倒是魏征有些窘态,气焰全消,一个人站在那儿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楚寻刚才讲的这些观点太超前了,纵是魏征聪明过人,一时半会儿也捉摸不透。
眼见能说会道的谏议大夫魏征,都被楚寻治得服服帖帖,在场众人,再没人敢主动出击了。
一个个张口欲辨,却发现怎样都不如楚寻分析得深刻有力。
众人干脆放弃了,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坐在上方的李世民。
尉迟敬德见状,偷笑一声:“嘿,这小子果然有些能耐,难怪一张嘴就把突厥二十万人哄走了......”
“老子在沙场上拼死拼活也宰不了几个突厥人,这小子一张嘴,整个突厥国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啧啧啧,读书人还是牛啊!”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不知道絮絮叨叨在议论什么,李靖又偷偷给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后者连忙唤醒沉思中的李世民,恭敬道:“陛下觉得,楚侍郎提出的这条中策如何?”
“容朕再想想......”
李世民算是被楚寻折服了。
面对楚寻郑重有力的雄辩,连魏征这个刺头都心服口服,李世民还有什么话说呢?
这条中策,早已将他震惊得无以复加。
“等等,朕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似的,心里空荡荡的......”
猛地一个激灵,李世民忽然反应过来!
这尼玛还只是楚寻提出的中策啊!
上面可还有一条上策!
这才是关键!
难怪李世民觉得自己心里空荡荡的,要不是长孙无忌出言提醒,他差点忘了这档子事!
都怪楚寻这厮,提出的中策都如此骇人,朕险些着迷,忘了他还有一条上策......
李世民在心里吐槽一阵后,连忙走下玉阶,步履匆匆,站在楚寻面前,激动道:“中策尚且如此,上策又该如何?楚卿,快快说与朕听!”
群臣一听,个个竖起耳朵,准备聆听楚寻高见。
楚寻淡然一笑:“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即便能遏制突厥百年发展,但这个祸患只要一天还盘踞在北方,我大唐子民就一天不能安心。”
“所以,微臣这条上策,终极目的就是:覆灭突厥!”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
李世民睁大双眼,难以置信看着楚寻!
一众公卿大臣,惊骇万分,仓皇失态!
所有人都在心里颤抖着默念这四个字——
覆灭突厥!
就是那个“东自契丹、室韦,西进吐谷浑、高昌诸国,控弦百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的”突厥吗?
就是那个把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抡起来吊着打,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02068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