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别看年纪小,但却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亲政以后,少了摄政王的掣肘,朝中大臣空前团结,索尼、范文程、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也是竭力辅佐,政务处理起来逐渐得心应手。
福临天生陪慧,又有雄心。
他深知大清朝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南明的军队太能打了,如果不能尽快研究出火器来,仅凭传统的骑射功夫,根本不能阻挡明军的进攻。
他和四位辅政大臣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朱由榔暂时无力过江。主要问题应该还是财力不足,怎么也得休养生息个三五年,才有可能北伐。
如果大清不能利用好这三五年的空档期,那等待大清朝的命运,就只能是灭亡。
所以,他采纳范文程的建议,大力缓和满汉矛盾,下令“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勿圈良田”,渐渐稳定了民心,尤其争取了大批汉族官吏的支持。
当然,他也明白,“跑马圈地”是一劣政,与朱由榔的“耕者有其田”的国政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能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戴。
但是,他只能下令废止这种举动,却不敢下令将土地归还给百姓。
因为他非常清楚,大清执政的基础是满人,若是下令土地收回,倒是取悦了百姓,而那些贵族们,一定会起来反对他。
他不能动摇自己的执政基础,所以只能下令废止,变相否定了当初进关时对百生的掠夺。
当然,在此基础上,他也非常注重火器制作。
龚鼎孳掠来了一个泰西人,一个汉人工匠,令他大喜。只要掌握了火器制作技术,尽快造出手榴弹、地雷和钢枪,自己就有了与朱由榔抗衡的资本。
可惜,那个叫哈提斯的掌握着关键技术,却不会说汉话。他叽哩哇啦说的话,跟鸟语似的,朝中也无人能懂。
好在近日索尼来报,已经在江南寻找到了一名通译,不日将抵京。
大婚在即,吴克善又陪嫁了八万匹战马,五千蒙古勇士,让清兵战力进一步增强。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让福临非常兴奋,他似乎看到祖宗留下的基业,将在自己手里进一步扩大的光明前景。
兴奋之余,却有一桩心腹事令他始终不安。
自那日与董小宛分别后,她一直没有出现过。
一开始他没有在意,以为可能是董小宛抽不出空来,过几天她就会来宫里看自己。
可过了三天,吴良辅往内务府把腿都跑断了,也没有等来董小宛的消息。
这太不正常了!
福临这才重视起来,细细咂摸那日董小宛的话。
“她说不愿意与别人争风吃醋,这是不愿意入宫的主要理由。莫非她想当皇后?当了皇后不就可以与朕朝夕相处,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再争风吃醋了吗?”
福临突然冒出这个想法,越往深里想,越觉得真正触摸到了董小宛的真实想法。
“是了,她肯定是这么想的,也符合她的性格。做不到这一点,宁可相忘于江湖,也不会迁就委屈自己,而且她还说,朕即使贵为天子,也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就是指这件事么?”
“也是,皇后不同于妃嫔,不是朕说立就立的,也不是朕说废就废的,太后这一关和满朝文武这一关都不好过。”
“宛儿啊,你这是让朕为难啊。”
在自己觉得这个分析极为符合逻辑之后,福临暗道:“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啊,若是封你为妃,朕是可以办到的。等见了她,再给她说说,实在不行,就直接下旨封她为妃,不信她会抗旨。她若还不满意,可以封为皇贵妃,在宫里的地位只在皇后之下,她应该会满意吧?”
“宛儿,你是朕的女人,无论想什么办法,朕一定与你厮守到老。”
福临信誓旦旦地自己下了决心。
“皇上,奴才打听清楚了,太后下懿旨把小宛姑娘赐给襄亲王为庶福晋了。”就在这时,吴良辅急急跑来,悄悄禀道。
“什么?你再说一遍!”福临闻言大惊!
“太后下懿旨把小宛姑娘赐给襄亲王为庶福晋了。”吴良辅带着哭腔再次重复了一遍。
“不可能,不可能……,太后怎么会这么做呢?”福临呆了,一屁股坐到御榻上。
襄亲王是谁?是福临的异母弟博果尔,今年才十二岁。
把董小宛赐给博果尔,就是明着告诉福临:“你想纳董小宛为妃,门都没有。”
你俩再好,还能去夺弟媳?
而且事先一点口风没露,只等懿旨下去了,再通过吴良辅的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