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德和楼。
高达七丈,成三层楼高的戏台子上,正是锣鼓喧天。顶板七个天井,地板上的地井。主台上的水井和五个方池,正满天神佛,飘摇而降。锣鼓点也打在分际上,京城出名的琴师杨隆寿正一脸肃然,配合着急急风的锣鼓点儿拉着起霸的调。
谁都知道,杨隆寿是京城四名琴师之一。不是他去傍角儿,可是角儿去傍他。出场包银和京师顶级名角儿一个价,四百两京平!脾气还大,没有云南马蹄土让他香够了,别指望他出场。可是今儿,他没了半点架子,摇头晃脑的,拉得比谁都认真。
今儿他傍的角儿也了不得,四九城闻名的杨猴子杨月楼!谁都知道他的猴戏,有出风入云之概。他的拿手镇场子戏《安天会》,更是等闲瞧不着。不过今儿,可是什么功夫都拿出来了。上一场戏,出场那一百零八个跟头翻得是台下人目眩神迷,采声不断。老命都豁出来了!和他搭班的都是名角儿,演李靖的俞菊笙,巨灵神的张胜奎……这些角儿脾气都挺那个,能把他们弄到一个台子上可不容易!领戏的往常磕头也求不到啊。
原因无他,今儿在台下的是慈禧老佛爷,皇上他老人家色笑在一旁承欢。老佛爷还恩典在京二品以上,有实缺的大员,连同各王府的王爷,郡王,贝勒,格格们一起瞧戏。说是万寿不过了,可是戏总得瞧一场吧,图的就是这个乐和。
德和楼戏台下面,到处晃动的都是油光水滑的大辫子。宗室年轻爷们儿,到了这个场合也不爱戴帽,图的就是这个潇洒劲儿。当官的有点顾忌,领顶辉煌,一丝不苟。坐在那儿也在低声谈笑。帝党后党的人物差不多各自一半。在戏台下面,似乎也没有了往曰朝堂上面的隔阂。现在大清算是国泰民安,大家各安其位。各有各的好处。小鬼子也没有了前几个月的折腾劲儿,西洋鬼子都说要调停,他们还有几天蹦达头儿?要说大家有什么心思,也就是辽左之地,那手握重兵的家伙。一天他还在那儿,大家就有一天下意识的担心。
朝局现在初步平衡了,大家曰子也还算滋润。这个家伙却越来越难以复制。想想都发毛。几万兵摆在那儿,就算他没那个心,谁不担心他进京来一勺将大家烩了?偏偏现在还没法子对付他!
老佛爷今儿钦点这出《安天会》也是其来有自。东海出了一个天不管地不收的泼猴,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最后还是将这泼猴压在五指山下……老佛爷也得讨个好口采嘛!这些曰子,朝廷谁不觉着都给那海东泼猴逼得步步退让?
戏好,角儿好。大家干脆就放开怀抱,乐上一天吧。管他妈的在辽南谁胜谁败呢。
戏台上,杨月楼已经出场,正唱道喜迁莺的曲牌,一副云遮月的嗓子:“望瑶池祥云笼罩,见苍松翠柏阴交……此处正是瑶池,有两个童儿在此把守,岂可放我进去,这这这……”
加上他那身段,那做科,不愧是杨活猴之名,两句唱罢,已经是满堂的采声!
慈禧端坐在二层的莲花座上,身边全是莺莺燕燕的宗室贵妇贵女。李大姑娘和秀宁侍立左右。光绪坐在她斜前方的座儿上,都在偷眼瞧着慈禧脸上神色。看她露出笑容叫好,顿时个个拍掌喊好。李大妹子开口,一口保定乡音:“老佛爷,这么好活计,应该赏!”
听到她开口,宗室贵女都腹诽,这么个一脑袋高梁花子的丫头,居然得老佛爷宠爱,真没天理!
慈禧笑呵呵的,一脸慈祥:“是该赏,是该赏!你说该赏多少?”
李大妹子眨眨眼睛:“赏五十两?”
慈禧一笑,秀宁在旁边笑道:“小鬼子现在只能求和,朝中众正盈朝,国泰民安,老佛爷,给您求个情,多赏点儿吧!”
“这丫头,还是这么可人意思,瞧瞧多会说话?”慈禧大笑,指着秀宁对在座儿的贵妇说。贵妇们都点头,心里头那醋火冒得更高:“一找不着男人的老姑娘,偏偏这么招老佛爷喜欢!老天爷都瞎了眼!”
慈禧招手:“莲英哪,去拿二百两散的,装箩里,赏他们一把吧!”
坐在前面的光绪一直在陪笑,腰弯得跟似的。下面突然有个二品大员听到长随说了几句什么,悄悄回头朝上面看了一眼。光绪除了照应着慈禧神色,一团神的还留意着那边。看到讯号,看到了那官儿的暗示,陪笑着站起身来:“老佛爷,求您发个慈悲,儿臣坐久了……”
“要去五谷轮回之所?”慈禧笑着用念白说。宗室贵女们捂着手绢儿一阵笑。光绪也陪笑:“老佛爷明鉴万里!儿臣不孝,罚儿臣待会儿跪着陪老佛爷听戏。”
慈禧笑着摆手:“去吧去吧,你跪着,谁还能站着?这戏还听不听了?”光绪如蒙大赦,行礼退下。李莲英才吩咐完小太监去拿赏钱,转回头来就凑在慈禧耳边:“老佛爷,姓文的回京师了,多半是才从辽南回来的……皇上想抓兵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