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宸殿里,长庭对皇帝道“陛下,时辰差不多了,先是封王礼,后是冠礼,礼部已准备就绪。”
皇帝道“二皇子和六皇子那边的消息怎么说?”
长庭道“二皇子和侍卫们已经离开了皇宫,可六皇子那里却没什么动静,来人说南宫那边人人沮丧。”
“难道朕真的高看他了吗?”,皇帝感到叹息,随即又对许恬说道“如果六皇子冠礼取消,则立刻将那些随二皇子入宫的侍卫处决,但不要动二皇子,也不要提警告之语,让他自己去悟,可如若冠礼照常进行,那便不去管他,不做处置。”
“是。”
“时候差不多了,他们动够了,该朕动身了,且看今日之戏如何演。”
大典即将开始,百官已全部到场,对于双冠丢失的事百官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大典没准都会取消,猜疑不断,直到皇帝到后才安静下来。
礼仪官开始主持,按照惯例,皇子都要从台下走上台去由皇帝亲手戴冠,首先开始的是封王仪式,奏乐一响,一群宫人内监便站在子魏身后,缓缓前进,上台后,宫人端上王冠,这时众人眼前一亮,这顶王冠没想到竟如此华丽,玉珠镶嵌,宛若神品,皇帝神情自若,仿佛一切知晓一般,皇帝为其戴上王冠说道“二皇子子魏,今朕封汝为荣王,望汝能安邦定国,兴荣大京。”
“儿臣遵旨。”
子魏戴上王冠转过身去面对百官,一身贵气,如此亲王,可见其地位之高。而接下来则轮到子诚冠礼了,礼官喊道“请六皇子。”
然而并无回应,礼官复喊之,仍无回应,这下子百官猜测冠礼多半是没戏了,皇帝也不免仰天长叹,就在这时二皇子及宫人却突然出现在大家眼前,他们随着奏乐上台,子魏黄高尤其惊讶,却也想看看没了合适的冠帽看他如何收场,然而当宫人端出冠帽之时却是众人惊愕,不仅百官,就连皇帝也瞪大了眼睛,这顶冠帽并非改制也非原来那顶,而且也不华丽,也不崭新,但众人都记得,这顶冠帽乃是业太子加冠时的那顶,当年业太子加冠之时皇帝大喜,特命人镶嵌龙纹,天下大赦,然业太子离去后便无人再提及此事,想不到今日竟会出现在此,皇帝的眼眶不免一红,但作为帝王他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若无其事般为子诚加冠,“六皇子子诚,自今日起,汝便成人了,望汝能牢记此刻,兴国安民。”
“儿臣遵旨。”
当子诚戴上冠帽转身面对大臣的时候,百官哗然,这一幕简直像业太子再生一般,看着百官的反应,黄高感到很愤怒,于是说道“陛下,六皇子以太子冠帽加冠分明是越制,更是对亡者的亵渎,请陛下治罪。”
陶中正道“黄相说这是罪,那私自带侍卫入宫又当何罪?”
子民上前道“陛下,今日如此大典当与天同庆,天下大赦,万民同乐。”
皇帝道“七皇子说得好,万民同乐。”
话音刚落,京国行大典常会演奏的名曲《京风》开始演奏,当子魏和子诚并排而立之时,百官都明白东宫之争已经拉开了序幕,当年的齐、晋二王之争或将重演。
台下的黄高手握拳头,可因为子魏也有把柄被抓在手上,所以不再多说,以免两败俱伤,然而他心里明白,子魏王冠再华丽也只是个亲王头衔,而子诚却带的是太子冠帽,最可怕的是皇帝竟然默许了这种行为,黄高的内心不禁感到深深的寒意,这一仗,让子诚领先一步了,他此刻能做的也只有忍耐,日子还长。
最令人忐忑的时间过去了,到了夜里,宫中大宴,一是庆祝封王、加冠,二是庆祝小皇子满月,这一天就连不少的官员家属也被邀请入宫与后宫同宴。
后宫虽然后位空置,但都以黄妃马首是瞻,大伙基本已经把她当成未来皇后。
在席间,黄妃对张晗君格外殷勤,甚至还将她拉到身旁座位,嫔妃女眷自是明白她的用意,无非就是想让张晗君嫁入荣王府,这样便可以拉拢张开,将刑部握于掌中,这对荣王而言特别重要。
席间黄妃对张晗君是赞不绝口,旁边人听了也是纷纷奉承,黄妃道“晗君啊,你这般女子将来怎能配普通人家,当为我皇家之人。”
晗君当然知道黄妃的用意,回答道“晗君位卑之女,不敢当娘娘如此夸赞,至于晗君的婚事,子听父命,晗君全凭父亲说了算。”
黄妃知道张晗君有些谢绝之意,故意将事情推给张开,之前她就和张开提过亲,可都没办成,她知道张开是在观风,在太子位没有明朗以前,他是不会轻易站边的。虽然黄妃不太满意晗君的回答,但还是礼数周到笑脸迎人。
宴席途中,晗君借口离开,行至一湖边之时恰好遇见子民独自站在湖边盯着湖面,晗君上去打招呼,“不知殿下在看什么?”
子民转头一看,“是晗君小姐,晗君小姐为何在此?”
晗君道“殿下可以直呼晗君的名字吗,唯独在殿下面前,我不愿做官府小姐,只愿为一女子。”
子民明白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725557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