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听说光宣传就花了一亿多,要是电影不好,他们会花那么多钱宣传吗?”
“华国的电影市场还用说,就算是坨屎也会给你宣传成香的,隔壁《三重天》不就是吗?”
对于《乡路》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很多人并不认可,相反,还有些抗拒。
近年来这种事情太多了,经费都用在了宣传和演员片酬,导致呈现给观众的除了辣眼睛的演技以外,就剩下了五毛钱特效。
观众对这一套不买账也是正常。
“不看就没有发言权,我去电影院看了,说实话,这部电影真的很不一样,推荐大家去。”
“看之前我觉得过誉了,但看之后我想给它满分,不为别的,就为我们华国终于有了这么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
有人评论道,华国太久没出一部能引起全民讨论的现象级精品电影了,这一次,他们看到了希望。
“楼上的两个一看就是托儿。”
“说的好,我选择看丽国犯罪电影。”
网上,关于《乡路》的评价呈现了两个极端,一部分人不断号召周边人去看,而另一部分则持反对意见,已经吃过多次亏的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上当了。
有《三重天》的案例在前,他们可不想去了电影院再体验一次受骗的感觉。
终于,这个趋势蔓延了朋友圈。
在其他的网站上,所有人就像是带了面具一般,说什么这根本不用担心后果,反正也没人认识。
而在朋友圈,一言一行都会斟酌,毕竟这里面都是现实中的朋友与亲人。
“推荐大家去看《乡路》,点映场座无虚席,看到最后,很多女孩子都哭了,跟我一起去的二傻子也不例外,我还是第一次见二傻子哭。”
一个女孩发朋友圈道。
刚发出去不久,便有人在下面评论:“某人哭的好像更厉害……
女孩的熟人看到这条朋友圈,再看到下面的评论不由评论道:“许久不见的狗粮,还真是有点想念呢。”
一个名叫刘佳泽的男孩问道:“真的好看吗?
我之前还觉得是炒作。”
女孩立即回道:“用我家二傻子的话说,看了这么多次华国电影,他第一次有看第二遍的冲动。”
刘佳泽见状,立即回道:“那我明天下班去看。”
关掉朋友圈,刘佳泽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他最近聊的挺好的一个女孩特别喜欢看电影,他之前还想等哪一步好电影上映带着他一起去看,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这样的现象,在华国无数人的朋友圈内上演着。
一个人喜欢看什么电影,往往能暴露出很多东西,所以大多数人不会将自己觉得很差的电影发在朋友圈,只有内心真正觉得那是精品,才会去安利身边人。
对其他人而言,朋友圈里的言论可比网上靠谱多了,相比起那些陌生人,他们更愿意相信身边的朋友。
“我给打九分,剩下的一分怕它骄傲。”
有人发朋友圈,然后配了一张《乡路》的电影票。
“乔燃和彭燕在里面都贡献了最好的演技,喜欢。”
“听说前不久拿了好几项国际权威奖项,确实好看。”
相比起之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朋友圈病毒式的传播才是真正的可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