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朱信穿越成了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他的带领下,大明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成为了真正的全球日不落帝国!
短短几年就横扫女真、蒙古、倭寇、安南,把大明帝国的领土扩张到远迈汉唐。
接下来大明的兵峰又对准了:天竺、澳洲、美洲……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明土!
我大明,势必要殖民全球!
景山公园。
“这里就是崇祯皇帝当年上吊的地方吗?”
朱信定定的看着眼前的这颗老槐树。
虽然上面挂着牌子说明这棵树是重新栽种的,并不是崇祯皇帝当年上吊的那颗老歪脖子树。
但朱信仿佛还是能看到,三百年多前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下逼死皇后,砍杀长平、昭仁公主后仓皇逃到景山,然后以发遮脸,吊死在老歪脖子树下的惨状。
“崇祯啊崇祯,要是你听你哥天启的话,未必会落得吊死煤山,成为亡国之君的下场!
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愚蠢,接下来华夏大地进入到了最黑暗的时代,直到现在还遗毒无穷!”
朱信深深叹息一声。
作为一个明粉,他对于明亡后的历史走向始终耿耿于怀。
想我大明一朝276年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其壮哉!
而接下来呢,却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从此,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要是我穿越到崇祯身上……”
想到那段黑暗的历史,朱信也不由在心中YY了一下。
轰隆~~~
就在这时,突然一道闷雷炸响。
朱信抬头看了一下,发现天空中乌云密布,看上去马上要下暴雨了。
朱信准备离开,然而才刚转身,天空中一道闪电朝着他劈头而来,连躲都没法躲。
瞬间,朱信便没有了知觉。
……
不知过了多久,朱信从昏迷中悠悠醒来。
睁开眼睛打量了一下,发现自己不是在医院,而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房间内。
“这是哪里?”朱信有些纳闷。
正当他要起来查看一下时,脑海中突然涌入了大量的信息。
现在是天启七年的农历八月,自己穿越成了还是信王的朱由检。
“不会吧,我真的穿越成了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信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YY了一番,结果真的穿越到了崇祯皇帝身上。
激动了没两分钟,朱信就皱起了眉头。
他虽然是个明粉,但毕竟不是明史研究专家,对明末只是知道个大概。
而且据朱信所知,崇祯年间北方几乎年年大旱,而南方又是大水。
期间还伴随着各种地震、冰雹、海啸、蝗灾,瘟疫……
可以说是天灾年年不断!
事实上,这段小冰河时期,一直持续到了康熙年间。
那为什么清朝能在这段小冰河时期坚持下来,还创造了什么康乾盛世呢?
这是因为经过明末战乱,人口大量减少,从1.5亿减少到了大概5000万。
与此同时,在满清的屠刀下,士绅集团都乖乖的纳税了。
收入增多了,需要养活的人口减少了,加上红薯的功劳,才有所谓的康乾盛世。
“自己应该有金手指吧?系统呢,快出来!”
朱信在心中暗暗想到。
系统没有出来,反而朱信脑袋中出现了一个搜索框。
仔细一看,他的脑海中竟然拥有一个度娘。
朱信愣了一下,暗中默念朱由检这三个字。
唰~~~
宛如现实中一般,脑海中出现了众多和‘朱由检’有关的资料。
“这就是自己的金手指?”
朱信眼睛一亮,度娘这个金手指虽不如系统来的牛逼,用好了的话也绝对不弱。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快步走了进来,紧急汇报道:“殿下,宫中来人传旨了。”
朱信看着这个三十岁左右,看上去有些憨厚的太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一个名字。
王承恩!
历史上崇祯皇帝吊死在老歪脖子树上时,唯一一个陪伴在他身旁,跟着殉国的大太监。
“殿下,殿下……”
看着朱信有些走神,王承恩又连忙叫了两声。
“王伴伴,别慌里慌张的,遇到再大的事情也要保持冷静。”
朱信回过神来,开口说道。
“奴婢知错了。”王承恩连忙就要跪下。
朱信摆了摆手,然后和王承恩出了书房,前往花厅。
等到了花厅时,就看到信王府的大管家曹化淳正在招呼宫中来传旨的太监。
相比于王承恩,曹化淳才是朱由检现在最信任的太监,而王承恩只是曹化淳手下的一个马仔,地位并不高。
“信王殿下,皇上有旨,命殿下马上进宫陛见。”
看到朱信出来了,前来传旨的太监说道。
“臣遵旨,有劳公公了。”
朱信立即领旨,然后让曹化淳给了传旨太监五两银子,这让传旨太监受宠若惊。
现在天启皇帝病危,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按照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无子嗣,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作为天启帝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就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因此一路上,这位传旨太监对朱信都恭敬有加,为的就是先结个善缘。
约莫过了大半个小时,朱信跟着传旨太监到了紫禁城,接着就被引带进了乾清宫西暖阁。
……
PS:本书史料采用的多是《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季北略》《崇祯长编》等资料,《明史》相对较少,大家都懂。
PS2:关于明朝皇帝的称呼,可以叫陛下,万岁,皇帝陛下,圣上,皇上都是可以的。
皇上这个词很多朋友以为是清朝才有的,其实是从元朝开始出现,当时是用在官员私下称呼皇帝,但到了明朝就逐渐变成了对皇帝的当面称呼。
比如嘉靖实录就记载,嘉靖年间太医令徐伟奉命进宫给嘉靖看病,说:“皇上龙衣在地,臣不敢前。”
又比如天启七年九月,崇祯皇帝刚登基一个月,毛文龙上疏求饷,文中有一句话是:宁远月饷一两五钱,内丁二两四钱,加以食米五斗,又叨皇上恩裳,不一而足。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既可以当面叫皇上,也可以用在公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