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之千古一帝

第八章 天子必须独断专行,岂可轻..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赵顼冷漠地瞥了高滔滔一眼,道:

“你说什么?此事非后宫可以干涉!”

赵顼放下狼毫笔,只平静的看着高太后。

高滔滔看到赵顼的眼神不禁一阵胆战心惊。

这眼神太凌厉了,又有些陌生,更多的是威严,虎视天下的气概。

“皇……上,母后只是想提醒你,此事应当稳重。”

本来按照高滔滔的性格,她必然是要申饬一番赵顼的,以前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现在……“唉”,高滔滔轻叹一口气,把没说的话硬生生的吞回肚子里。

皇儿长大了,并且执掌朝纲,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听话敦厚的皇儿了。

母以子贵,皇儿能如此,高滔滔感到不适应,却又有点欣慰。

“母后,你回宫吧,帝国大事,朕会处理好的。”

赵顼看高太后已然不再咄咄逼人,于是缓和了一下口气说道。

“好吧,皇上多休息,有需要娘亲的,娘亲一定全力以赴的支持皇上。”

高滔滔转身带着宫女离开。

一路上她都在想着刚才赵顼的眼光,那眼光里的冷漠让她心寒。

但是她亲生的只有这个儿子,不依靠他还能依靠谁?

后宫不得干政,曹老太太都被儿子软禁了,自己可不想步入后尘。

垂帘听政一事,看来只能随风而去了。

高太后走后,赵顼继续批复奏折,这些奏折在曹老太太那儿根本就没有处理。

要不是自己出手快拿下整个内廷,真不知道朝廷大事会乱成怎样。

江宁知州王安石的奏折让赵顼看了又看,在这份奏折里,王安石详细的列举了改革的必要性。

二十四年前,王安石还是进士及第时就把这样的改革倡议给过宋仁宗。

而宋仁宗视若罔闻,根本就不做批复,而是进行了短命的“庆历新政”。

此后王安石以丁忧之名赋闲多年,直到宋英宗朝才出仕,并且不停的上折呼吁改革。

作为熟知宋史的穿越者,赵顼明白王安石变法的优点和不足,优点是巨大的,不足也是明显的。

既然现在我来做宋神宗,加之有强大的系统帮助,大宋的变法必然强势推进到底。

赵顼没有在王安石的奏折上批复,因为王安石就快来京了。

其他的奏折,赵顼都一一批复,有些不太重要的,赵顼都发回政事堂处理。

政事堂,又是一个叠床架屋的机构,宋朝有徒有虚表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制,又有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这样的实际办事机构。

各种职能叠加,光享受宰相之待遇和名号的就有七人。

政出多门,且内困外忧。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恰当描述此时的大宋朝。

赵顼处理完所有奏折,在宫女的陪同下进了后宫。

……

不到五更,一个小太监就站在龍床边喊道:“陛下,该上朝了,百官都已经到了。”

赵顼正睡得迷迷糊糊,感觉还没睡足,就必须起床了,早朝,非常之早。

“通知下去,朕一会儿就到。”赵顼睁开双眼,外面的天色还是漆黑一片。

早朝,是皇帝必须到的,就算是名声很好的宋仁宗也没有缺席过一次早朝。

宋仁宗有一次想多睡会儿,就被包拯范仲淹他们骂了个狗血喷头,逼得宋仁宗差点下罪己诏。

赵顼精力旺盛,虽然批阅奏折很晚,但是一旦醒来,便没有丝毫困乏。

坐着龍撵来到大庆殿时,百官早就肃穆的站着,礼部的人在纠察百官的礼仪,站姿,面部表情都必须规范,更不可以交头接耳,乃是大不敬。

昨晚赵顼批阅的奏折当晚就送到政事堂,宰相司马光,大臣富弼,文彦博,吴贤飞……一大早就看了皇上的批复。

所有的批复都让大臣们匪夷所思,因为这不符合历朝历代的风格。

要是按照天子这样的批复,那……天下会大乱了吧?

就连司马光也是这样想的。

君臣礼毕,赵顼开始接受重臣的启奏。

新任宰相司马光首先出班启奏,反对河北宋军去抢夺辽国粮仓。

枢密使吕化成反对的是对交趾的作战处理,理由是那样作战风险太大,弄不好会民不聊生。

户部尚书钱有庆也反对……

“朕不会收回任何旨意,诸爱卿想的通就想,想不通可以走人。”

赵顼冷冷道。

“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赵顼一看,是苏洵,苏轼的父亲,现在他是大理寺的大理寺卿,主管全国刑狱。

“你说,朕听着。”

“启奏陛下,陛下刚刚登基,从谏如流应该是陛下最应该做的事,而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535400_9.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