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锦衣卫穿梭在伏虎村的大街小巷,杜安、赵三娃等人几乎拿出所有本事和一名名村民交谈,把有价值的东西暗暗记在心中。
数之不尽的消息汇聚,随后登记在册,被杜安送往村长府。
【伏虎村】
人口:64457。
青壮:19633。
铁匠铺:32【铁匠32,学徒453。】
木匠铺:135【木匠164,学徒531。】
裁缝铺:241【裁缝196,学徒442。】
虎贲:300【千机楼内。】
锦帆:100【村中警戒。】
太史慈所部:2600【招募中……】。
民兵:10000【训练中……】
黄三所部:4781【未计入人口和青壮统计。】
粮食:152134槲【鲁肃提供。】
钱:4681金。
田:124691亩。
官吏:642人。
特殊人才:周盾、刘小翠……
下属机构:锦衣卫、吴氏商铺。
吴明根据锦衣卫收集到的消息,在竹简上写写画画。这就是伏虎村目前的状况,至于外部形式,相当于暴风雨前的宁静。
如果能从高处往下俯瞰,能看到一片繁华的景象。大量荒地被开垦,修建成街道和一栋栋房屋。以村子为中心,北、南、东三个方向是成片农田,虽然种子才发芽但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
正是这丝希望之光,让伏虎村从弱小,一步步拥有现如今的威势。并且可以预计,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下去吧,我希望你们能以最快的速度,编织出一张覆盖天下的情报网。”吴明看着上面收集到的消息露出满意的神色,上千人同时行动的效率,比自己一人高多了。
杜安躬身一礼:“诺。”
看着离去的背影,吴明把手中竹简递给鲁肃,对着他询问:“为何学徒如此之多?。”
“属下之前曾经颁布政令,鼓励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招募学徒。特别是铁匠,凡招募十人,每月奖励一斛粮食。”鲁肃解释,现在虽然看起来有点吃力,但越往后效果也就越显著。
吴明反问:“为什么不让他们开设私塾?。”
“私塾?。”鲁肃以为听错了。
吴明点头解释:“专门传授技术的私塾,有别于传统。凡愿意前来学习之人,村中都给予支持。比如说钱财亦或者粮食皆可,而传艺之人,也能获得一笔报酬。”
“这?。”鲁肃迟疑,私塾传授的不都是些孔孟之道。
吴明说着:“村中老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年纪大的铁匠、木匠、裁缝以及各行各业的能人,如果能组织起来,为何不能开设此私塾传授给半大的孩子。”
“要不了几年,这些人就会成为我伏虎村的中坚力量。”吴明把自己的想法告知鲁肃。
鲁肃沉思良久:“这件事请容属下想想。”
“主公的轻甲图纸可找到能打造的铁匠?。”鲁肃岔口话题,好的想法不一定就能成为好事情、必须克服其中,有可能发生的困难,才能让让它们达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想要让他们把立家的根本拿出来,和痴人说梦没有什么两样。
吴明摇头:“我寻人不如人寻我。”
“军师认为开辟专门区域安置铁匠、木匠、裁缝等能工巧匠如何?。”吴明询问。
鲁肃不解:“把他们聚在一起?百姓购买,岂不是很不便利。”
“生产和贩卖分离,商人开设商铺从他们手中购买,然后在卖给百姓。而且一旦聚集,能工巧匠能彼此交流,对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吴明解释,这个设想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说。
现实世界为什么喜欢设立‘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其中的道理完全可以借鉴。还应该鼓励村中百姓创业,让整个村子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改进工艺,就能在同样的原材料中,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利用这种优势,能赚到大量财帛,百姓也能从中获利。”
“百姓获利?。”鲁肃有点懵,想不通里面的关系。
吴明解释:“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百姓见如此赚钱,必会踊跃参与。”
“万万不可,若人人如此何人种田?。”鲁肃询问:“如果一切粮食都需要依靠购买,一旦和人开战,岂不是生死存亡都在他人一念之间。”
“军师可识此字?。”吴明反问,用手在竹简上笔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