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匠之王

第427章 集合各大朝代之所长的汝瓷梅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将赏瓶放在一边之后的萧章拿起泥料开始新的琢磨着,该烧制该拉坯什么泥胎。

    这瓷器种类繁多,萧章也烧制了很多,但是现在明显是需要新的瓷种出现。

    萧章想了想,自己确实是想要烧制一百件完全不同的汝瓷器。

    而且抛出那些小件的茶盏啊,盘子啊,之类的,萧章还想要抛出那些大件的,整体差不多的一百件。

    这并不是不能完成,而是需要萧章有着极大的耐力和想象力。

    到底什么和汝瓷的结合才能刚完美的展现着。

    想到这里,萧章闭上眼睛算是简单的休息一下,然后大脑开始风暴。

    想到这里,突然萧章眼前一亮。

    自己这次拉坯的这么多件汝瓷器,还真没有梅瓶呢。

    作为萧章擅长的梅瓶,萧章点了点,就烧制这件了。

    梅瓶必须是传统名瓷啊,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萧章记得在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萧章对梅瓶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透彻的。

    尤其是自己现在拥有着宗师级的汝瓷烧制技艺,对梅瓶的整体发展可谓是非常透彻。

    几乎可以说梅瓶的历代发展和变迁都是非常有价值且有特色的。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

    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

    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萧章目前所烧制的梅瓶也是偏向于宋代的风格多一些。

    可是这次萧章却想结合的更多一些,也更加的彻底一点。

    将每个朝代的有点全都融合进去。

    萧章现在本身偏向于宋代的风格,因为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时期梅瓶也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而到了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在元代则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元代的梅瓶属于是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

    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也就是说之前的朝代的梅瓶都是没有釉下彩的,但是元代开始釉下彩的出现使得梅瓶更具图案的风采。

    所以这也是萧章想要融合其中的原因所在。

    那就是在梅瓶上浮雕出一些图案,在青青釉下的图案会更加衬托出梅瓶的美丽和清幽。

    萧章最为感叹的就是明清时期的梅瓶。

    因为到了明清,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

    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

    有的便成为了宫廷陈设品。

    而这时候的梅瓶的状态和造型都是有着更加大的变化。

    萧章对明清的梅瓶研究也有些深刻。

    这明清的造型可以说是更加的深刻的让萧章能够对自己的梅瓶有独特的见解,

    首先这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

    当然有的白釉梅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二字,当属宫内用器。

    到了清代的变化就会更加多一些。

    萧章记得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

    梅瓶讲究图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xsbiquge.com/94_94121/693805.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biquge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