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之战,朱棣向南扩张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控制海上贸易。】
【郑和一出去就是27000人,那都是兵,就是武装商队,相当于是明朝的东印度公司。】
【你船队他得沿着海岸线走,而交趾这个倒霉国家,你要是看地图,他就是个海岸线。】
【那朱棣肯定得收他。】
【也不可能不收。】
【但是矛盾就在于什么?】
【郑和船队是皇帝牵头的,相当于明企。】
【你朱棣把市场垄断了,那江南文官代表的私营经济他就少挣钱。】
【所以在干掉朱棣和朱瞻基以后,杨士奇一党马上就放弃了交趾和旧港。】
【就防止你皇帝再下西洋,就是想都不要想。】
永乐二十年。
此时的朱棣和他的几个儿子们,他们都是十分认真的盯着天幕。
几个儿子都是看的有些呆了,他们都是睁大了眼睛。
当年的事情,黑确实是黑。
但这事情小,小到他们都已经快忘记了。
自己父亲当年却是如此的运筹帷幄啊。
永乐皇帝最开始还是对这个天幕上面,对于自己的那些抹黑有点不爽。
比如,说得知小王子被杀,他朱棣心里开心的不得了。
哪里有那么开心?
当时的自己,还是带有一点愤怒的。
当然,有,但是不多。
朱棣想一想,他立刻就是释然了。
这根本就不影响他这个永乐皇帝的功绩啊。
最后,朱棣还是对着这天幕点了点头。
“嗯嗯,这天幕还是很懂朕的。也只有这样的叙述和见解,才能够真正的再现当年的那种壮怀激励了吧。”
此刻的朱棣,他也是很高兴了。
他的脸上都是喜悦之色。
“不过儿子们啊,这上面提到的东南亚,难道这个交趾,他附近的地区,在后世被称作东南亚?”
朱棣也是发现了这个小细节。
这个时候的朱高煦,他也是转了一下眼珠。
“嗯,是啊,陛下就这样,看来您好像把整个大明的国土都扩张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不仅如此,就连后世没有控制着的东南亚,都已经被今天的大明收入麾下了。这一切,都是陛下您的功劳啊。”
朱高煦也是俯首笑着说道。
听到这个,朱棣更是喜笑颜开了。
“嗯,是啊,老二,你说的不错,现在想想,就算是当年我爹把它定为了不争之国,朕也得打他呀,谁让他大胆造反呢?”
朱棣回忆着,虽然这是战争之事,但是他的脸上却是笑盈盈的。
这可是自己的胜仗。
“对啊,陛下,当时的那个他竟敢骗爷爷您,最关键的,他们竟然欺我大明属国,还把您送回去的王子给直接杀掉,这就有点过分了啊。”
朱瞻基在一旁,他也是看着天幕看的乐呵了。
说到这里,朱棣也是显得十分霸气了。
“呵呵,都过去了,这个小国,到现在不也只是被我大明接管,一直平安到今天吗?他这样的小国,只要是胆敢惹到我大明,那被攻打就是早晚的事,他们能够在今天继续存活,应该感谢朕啊!”
朱棣这个时候,他都是哈哈的笑了起来。
自己当时留着这个交趾,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见状,太子,儿子们,还有那些文武官员7,他们也是对视了一眼。
他们先是对视了一眼,随即,他们几乎是同时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
群臣异口同声道。
虽然现在天幕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展现朱棣光彩的。
可此刻的永乐皇帝,他却是有些心事重重了
他好像确实是在思考着什么。
朱棣也是注意到了自己的这种情绪。
他反复的盯着天幕上面的内容,仔细琢磨。
他也是发现了,这个心结,还是在于下西洋。
毕竟,自己整的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真的是耗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啊。
还有,就是自己的心力。
这个下西洋的事业,和永乐大典,亲征漠北,修运河,迁都……
这些事情,就是自己在事业上最大的心结。
其中有的,确实干出来了一番成效。
不过也有的,自己就算尽最大的力气,也是成效甚微。
就比如,这天幕上面提到的郑和下西洋。
朱棣自己清楚,郑和也是清楚。
这下西洋,是绝对赚钱的买卖。
是绝对的大明支柱产业之一了。
但现在的他,每每想到天幕上面,对于郑和下西洋结局的描述,他都是心如刀绞了。
这个最为造福大明的事业,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445850_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