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红楼,我真没想当霸王

第二十一章 皇太子即位、京师保卫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江南定鼎,太祖皇帝北伐,收复燕云,胡虏遁回大漠。

逃回大漠,仍然控制着广大的地域,拥有强大的兵力,时刻准备南下反扑。

天子都金陵,去塞垣远且万里,近且数千里,虏出没塞下难制。

既要保持北部边防线的稳固,又要防止在这里滋生威胁皇权的力量,就只有以天子守边。

太祖皇帝曾反复思虑迁都之事,但最终未成。

只因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尚不可能大规模地开通漕运河道。

所需粮食及其他物资要由江南漕运而来。

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以资兵食。

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太祖皇帝驾崩,先帝登基继位,北迁新都即神京。

神京,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其天下都会。

距边塞不二百里,无藩篱之固,而天子自为守。

先帝继续征战漠南,不断派兵深入沙漠实施攻击,获得数次重大胜利。

先帝驾崩,太上皇登基。

国朝敛兵守塞,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

扼守各处关隘,拱卫国朝北境。

二十五年以来,胡虏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

太上皇接连发动四次大规模的北伐。

漠北胡虏突然集结,进犯国朝北境。

太上皇第五次亲征胡虏,主动出击后又班师,受到胡虏鞑子的夹击大败。

义忠亲王宋敦,

东安郡王穆莳,

荣国公贾代善,

锦乡侯韩豫,

齐国公陈翼之子世袭一等将军陈赢,

缮国公之子一等将军石埙,

修国公侯晓明之子世袭一等将军侯益,

治国公马魁之子世袭一等将军马荣,

理国公柳彪之子世袭一等将军柳成,

镇国公牛清之子世袭一等将军牛铉,

平原侯之子世袭二等将军蒋全安,

定城侯之子世袭二等将军谢瑄,

襄阳侯之子世袭二等将军戚维桢,

景田侯之子世袭二等将军裘存德,

保龄侯之子世袭二等伯兼兵部尚书史鼐,

以上群臣跟随太上皇远征,皆死于混战中。

只有神武将军冯唐、兵部侍郎王子腾、文选郎中史鼎等数人侥幸逃出。

高级文官损失惨重。

太上皇突围不成,索性跳下马来,等待就缚被擒。

...

得知荣国公贾代善战死北境关隘,文武大臣一阵唏嘘。

又得知黑云都将士全军,竟然都已南下守卫京师,一个不少,大为不解。

黑云都是贾代善的嫡系大军,军中都将皆是王公之后,其余战士都是骑兵。

贾代善的临终遗志,愿意把黑云都上交给皇室,须由亲王殿下宋敦统帅。

毕竟,宋敦是贾代善的亲外孙,情有可原。

但京师都城有九门,布置防守的兵力远远不够。

王子腾急调直隶周边的备操军,以及运粮的官军,使京师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

供应京师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可供京师一年的食用。

这些粮食是京师保卫战的重要物质保证,若是无法运到京师,只怕被胡虏掠夺。

有人主张烧毁这些粮食,王子腾不同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运粮。

重赏之下有勇夫。

对运到京师二十石以上粮食的人,除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以资鼓励。

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不日完工,军心大振,民心稳固。

两个月后,胡虏大可汗挟持被俘的太上皇,率领大军南下京师。

文武百官恳请皇太后支持皇太子即位,遥尊被俘的那位为太上皇。

胡虏挟持太上皇攻城略地,王子腾奏请拥立皇太子为帝,使得胡虏大可汗的阴谋不能得逞。

兵临城下,皇太后只能准奏。

如此,皇太子即位登基,便是那位当今圣上了。

当今圣上册封异母弟宋敦为义忠亲王。

此时,京师都城有九门,布置防守的兵力远远不够。

王子腾急调直隶周边的备操军,以及运粮的官军,使京师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

供应京师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可供京师一年的食用。

这些粮食是京师保卫战的重要物质保证,若是无法运到京师,只怕被胡虏掠夺。

有人主张烧毁这些粮食,王子腾不同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运粮。

重赏之下有勇夫。

对运到京师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398568_2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