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这个时候驾驶着火星基地车已经离开了大峡谷。
然后向着祝融号基地车的位置疾驰而去。
在宇航研究院火星项目组监控中心。
工作人员这个时候正在小心翼翼的驾驶着祝融号展开工作。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一阵警报之声响彻整个监控中心。
副总工程师刘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什么情况?什么情况?。”
众人此刻也是一脸懵逼。
祝融号之上的多光谱相机携带红外热成像仪。
火星两极的冬季极夜,温度低至-143℃。而在赤道的夏季白天,温度最高可达35℃;到了晚上,温度会降至-73℃。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和可见光一样的本质。
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
利用某种特殊的电子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技术称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这种电子装置称为红外热像仪。
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
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
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
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可以观察到被测目标的整体温度分布状况,研究目标的发热情况,从而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判断。
人类一直都能够检测到红外辐射。
人体皮肤内的神经末梢能够对低达±0.009C(0.005F)的温差作出反应。
虽然人体神经末梢极其敏感,但其构造不适用于无损热分析。
例如,尽管人类可以凭借动物的热感知能力在黑暗中发现温血猎物,但仍可能需要使用更佳的热检测工具。
由于人类在检测热能方面存在物理结构的限制,因此开发了对热能非常敏感的机械和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是在众多应用中检查热能的标准工具。
这个装在祝融号之上的红外热成像仪就是多光谱相机之上携带的。
主要是这种相机装在卫星之上可以突破浓雾的限制。
装载在祝融号之上,也是因为火星之上地表干涸一刮风的话就会有大量的沙尘。
但是他检测到人类恒温的生命体之后也会传送发送警报。
“报告,是多普相机上的红外热成像仪触发了报警系统。”
他们装载的这个多普相机是最好的,当然探测的距离也就远了一些。
所以他们在祝融号的视频还没有发现的时候,红外热成像仪先行发出了警报。
刘洋走到了小吕的身后。
小吕就是负责祝融号身上的多普照相机的。
“红外热成像仪发出的警报?”
“难道是建造城市基地的人出现了吗?”
刘洋这样想着,连忙让小吕打开祝融号之上的多普照相机的录像功能。
众人都围聚在小吕的身后,盯着祝融号传输过来的视频画面。
························
此刻在火星之上的袁荣也停下了火星基地车。
“你说什么?前方有信号波段发送?还有一个探测车?”
袁荣的声音之中带着一丝丝的惊讶和惊喜。
“是的。”系统的声音还是带着一丝丝的不高兴。
袁荣倒是没有在意系统的情绪连忙问道。
“什么方位?”
“前方大概八公里的地方。”
袁荣明显的脸上有了兴奋的神情。
不管是那个国家的探测车。
他总算是能和人类联系上了。
袁荣丝毫都不知道,此刻不光他建造的基地被发现了。
而且目前华夏龙国正在讨论登陆火星和他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袁荣重新发动火星基地车,快速的向着系统说的方向开了过去。
八公里的路程,从系统兑换出来的火星基地车也需要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
不过袁荣此刻心中是高兴的,兴奋的。
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星球,如果没有天天和系统拌嘴,吵架。
袁荣估计他都已经要疯了。
如今发现了人类的踪迹,怎么可能不兴奋。
当二十分钟之后,袁荣来到了祝融号火星探测车的前方。
远远的就看见了这个高近两米,长一米多的物体。
当袁荣看见探测车之上的那一抹红色之后。
心情更加的激动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377158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