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前,王氏听到王元的话,惊疑不定。
她的傻儿子正常了,不过似乎正常的有些过分?
王元顾不得其他,也没有打算慢慢让王氏他们适应,沉声道:“是不是有人在弹劾爹?”
王氏脸上的惊讶更多,“元儿,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元斜眼看向西边,冷声道:“娘,孩儿十六年痴傻也不全是坏处,什么人对我好,什么人对我坏,我心里清楚的很,恐怕是隔壁王训导在使坏了吧!”
“元儿这话可说不得,说不得。”
王氏脸上有焦急,第一时间看向小婧。
小婧心中虽然好奇王家出了什么大事,但也明白其中厉害关系,默默转身,表示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王元还想说什么,但看王氏心神不定的样子,叹了口气,知道此事还是要和父亲说才成。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不难猜测。
他父亲王太常,是太原监察御史,正八品,品级或许不高,得罪的人却不少。
监察御史是干嘛的?
职责在于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光听职务就知道监察御史是一个讨人厌的官职,这个职务,要么成为和珅那种权倾朝野,圣前红人,要么就是满地的敌人。
王太常品行正直,两袖清风,做了监察御史后,可谓尽职尽责。
然,就是他过于尽责,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
幸的王太常顶头上司是高坐龙椅那位,打狗还得看主人,一般人还真不敢动他。
不敢动,不代表不想动。
王太常的职务就决定了会有无数小人盯着他,只等王太常犯错,必然会拔刀相向。
其他小人王元知道的不是很清楚,有一人他却非常怀疑。
那就是王训导,王给谏。
王给谏,此人是王太常同乡,同窗,当年还一起考的科举。
后来王太常平步青云,以县令直达监察御史。
抛开得罪人这一点,监察御史的被动权利那是比普通五品大员还高,知府见了都得客气。
而王给谏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始终在九品知县打转。
后来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在前两年成了太原训导。
训导是什么?
是负责教育的,是太原知府辅佐文官之一,为从八品职务。
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太原的教育局副局长。
没有实权,却有实力。
教育,懂的都懂。
反正油水无比充足。
王给谏也不是一个清廉之人,能成为训导本身就煞费苦心。
成了训导后,自然是‘多多益善’。
本来王太常和王给谏是同乡,还是同窗,有如今发展,两人应该把手言欢。
但王给谏的‘多多益善’就决定他和王太常会成为死对头。
表面上王给谏还敬重王太常,两家多有走访。
实际上王元不止一次听到王给谏在背后诅咒王太常,来拜访王太常也不是为了看望王太常,而是来找王太常的把柄。
王元记忆中,最后一次见王给谏是一月前,对方是带着笑离开的。
那不是以往的假笑,而是奸计得逞,幸灾乐祸的笑。
王元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晰?
就算他记忆保留,也不该连这种小事都记得吧。
不巧,他还真记得。
因为王给谏那家伙除了对他父亲有歹意,对他妻子涂山小翠也有非分之想。
自小翠进门来,王给谏拜访次数就多了起来,还每次都要寻找机会看望‘王元’,实际就是觊觎小翠的美貌。
作为没人防备的‘傻子’,王给谏那龌龊的嘴脸他是清晰可见。
心有所思,再看王氏魂不守舍的模样,王元叹了口气,决定还是等他父亲回来再说。
“娘,我不说了便是。”
“好,不说了好,不说了好。”
王氏对于官场不是非常懂,不过身为检查御史的妻子,她唯一知道的就是妇道人家不要在背后议论其他官员。
隔墙有耳,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么多年他们能安稳生活,多亏了他们的谨小慎微。
“元儿,你快起来,我去给你拿药包扎一下,你说你,那么用力干嘛,流这么多血,要吃多少才补的回来...”
母亲对孩子似乎天生就是话痨,也可能是终于可以和儿子正常交流,王氏有些喋喋不休。
王元也没有厌烦,被世界屏蔽了十六载,他现在听什么看什么都是欢喜的。
只是随着王氏的搀扶,他脸上的笑容定格,他只感觉眼前突然一黑,意识不断飘扬,隐约间他只听到王氏和小婧的惊叫,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380313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