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55凤凰涅槃

第九十章 北行纪(27)惊人的决定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两座镇子外围挖掘了两道壕沟,一道壕沟还将大运河的水引进来了,两道壕沟都异常宽阔深邃。

壕沟之外就是太平军以前占据的连镇附近的村落,各路清军便以这些村落为中心设置了各自的大营。

如果此时的太平军粮草充足的话,说不定还能突破这个包围圈,但现在显然不行了。

现在他们手里只剩下以前村民用来喂牲口的黑豆,而这些黑豆还不一定人人吃得上,每天有出营反击任务的人才有资格在行动前吃一次,其他人只能饿着肚子。

陈玉成之所以决定千里突袭,除了要在军事上的出其不意,还有一个原因。此时距离林凤祥部的覆灭只有十余日了,虽然围困他们的骑兵南下了,但依

旧留在原地的清军都是步军中的精锐,又是兵精粮足,太平军还是占据下风。

也就是说,林凤祥部异常窘迫,甚至摇摇欲坠的总体态势是没有改变的。

他如果带着大军依旧缓慢行进,必定会被曾格林沁、胜保的大军拖住,想要救回林部无异于痴人说梦。

由于大量的在河北一带新招募太平军的投降,清军上下对于太平军的虚实一清二楚,加上大量骑兵的南下,留在原地的步军反而不忙了,因为皇帝的视线已经转移到了抵达济宁州附近的陈玉成部身上。

于是给到弈誴的压力就小了很多,他的任务很简单,只要困住太平军就行了,一旦林凤祥的粮草全部耗尽,自然不战而亡。

“靠黑豆岂能久呼?”

这是咸丰帝以前在曾格林沁奏章里批示的一句话,可想而知,清廷上上下下对于太平军的最终结果早就笃定了。

留在原地的步军完全可以待在自己的大营里坐等太平军来攻,一个浑身没有多少力气的太平军是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来多少就消灭多少,他们反而省了事。

若是以前的曾格林沁、胜保还在,加上皇帝的压力,他们就需要没日没夜里展开进攻,实在是苦不堪言。

短暂的平静不仅让清军送了一口气,也让摇摇欲坠的太平军长舒了一口气。

若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此时清军已经攻克了西连镇,正在全力攻打东连镇了,但眼下东西连镇依旧握在太平军手里,中间也有浮桥相连。

但他们的情形依旧不太乐观。

时下的东连镇是林凤祥的大本营,由于周围密布清军的重型火炮,镇子里的房屋已经没有一间是完好的了,林凤祥只能让士兵在没间房舍下面挖掘地窖,一旦听到敌人重炮响起,就快速钻入地窖躲避。

时下他们手里已经没有热武器了,就算有显然也早就没有弹药了,手里只剩下了大刀长矛,连弓箭的箭枝也没有了。

就算是大刀长矛也有相当部分折损了。

情况可谓是异常凄惨。

林凤祥,今年三十岁,一位身材高大雄健的威武汉子,虽然大部分太平军将士连黑豆都没得吃,但他以及他的亲兵还是有一些残存的小米可以食用。

虽然清军暂停了地面部队的进攻,但每日的炮击还是少不了的。

最后一通炮击结束后,林凤祥赶紧从地窖里钻了出来。

时值黄昏,天边的残阳掩映在云彩中,将小半个天空染成了血色。

血色残阳。

站在镇中已经修复了几次的瞭望台上,看着远处的残阳,林凤祥心情异常复杂。

以前从广西北上时,多半也是他与李开芳两人担任先锋,也遇到过极为艰难的时刻,特别是在广西起事刚不久的那几年更是如此,但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凭的就是他俩人以及所带部队高出清军好几筹的勇猛。

但自从来到北京附近,特别是进入天津后他们的勇猛似乎有些不起作用了,清军的马队不用说了,就连步军也比南方的绿营兵强出好几个档次。

时下围困他们的大部分步军都是驻扎在北京城、山西、直隶省的精锐旗人步军以及精挑细选的绿营兵,加上皇帝就在左近,每日都能派人严词督战,林凤祥他们的失败就不难理解了。

“可恶!”

不过,此时的林凤祥想的显然不是这些,而是这大半年来从连镇逃跑并投降了清军的太平军。

如今他身边还剩下七千人,绝大多数都是两广、湘南的老兵,这些人能够坚持到现在,显然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想到这里,林凤祥心里稍稍宽慰了一些。

不过又想到自己的存粮所剩无几,若是再不想法子的话,最终不等清军来攻自己恐怕就先俄倒了!

“向对岸发出旗号,让朱候几个天黑后过来一起商议”

朱侯,指的是朱锡辊,北伐军北上时有四大统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辊,时下吉文元已经战死,李开芳南下高唐州,便只剩下林凤祥、朱锡辊了,林凤祥自己在东连镇驻守,西连镇则让朱锡辊镇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363760_9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