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55凤凰涅槃

第六十六章 北行纪(15)将别(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见到张乐行的神情后,陈玉成不禁又寻思开了。

“此人长得高大威猛,面容神采奕奕,丹凤眼,卧蚕眉,加上三缕长须,像极了演义中的关某,在某地隐藏还有这样的神情可想而知他在颍州府的势力有多大”

“其眼神威风凛凛,还带着一丝狡黠,加上他在皖北‘及时雨松江’的名号,难怪能成为捻军的盟主”

“按照我后世的记忆,所谓捻军,核心人物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大豪,几乎都是大地主、大家族、私盐贩子、粮商的复合体,其中以张乐行家族最大”

“每个家族都有几百青壮可用,这几百青壮都是一个姓的,一旦失败了,他们又可避入坞堡、大山、湖泊避难,形势好转了,他们也能再次复起”

“第二层青壮自然是他们的佃农、奴仆,第三层才是生活不下去以及裹挟而来的贫民,由于这两年黄河流域大旱,这些人对于他们来说可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时下还不是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再过个两三年才是,那时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的流民将达到最大”

“对了,张乐行、蔡万福、龚德树、侯士伟、韩老万除了是一方豪强,连县令都放在眼里的偌大势力,还是豫东皖西一带最大的马骡贩子,这也是他们能够迅速拉起如此数量骑兵的主要原因”

“若不是清国在西北(回乱)、两广(太平天国)有动乱,这些豪强显然不可能趁势而起的,特别是是后者,捻军兴起于金田起义之后,这并不是偶然”

“故此,这些捻军首领,与其说是起义军,不如说是乱世枭雄”

“时下我已经将捻军的大敌袁甲三严重挫败,彼等眷恋乡土,不肯与我北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我,他们将会再次大败于袁甲三之手,届时才会与太平军结盟”

“但是,太平军的拜上帝教显然是这些人无法接受的,他们都是大地主、大豪强,岂会将自己的财产充入圣库分给其他人使用?”

“也就是张乐行乐善好施惯了,前面已经有了张宗禹兄弟的三百骑,如今又给我提供了三百骑,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不可能再多了”

“我之所以用一百两银子作为诱饵,显然是不想让这些捻军的宗族子弟进来,而是让真正的宗族之外的贫苦子弟进来啊”

“几大家族中,侯士伟的家族最乱,几个兄弟之间又不和,故此才让张乐行趁虚而入,让自己的二哥张敏行进入总红旗,实际上掌管了总红旗一半的势力,这样的人家显然不会为我提供太多的人马”

“他让我去泗州等候,多半是其二哥张敏行还会为我提供一些人马”

“时下已经是十二月底了,马上就要到新年了,而我还在颍州府蹉跎,若是绕到泗州,虽然不可能有太多敌情,但万事没有绝对,盱眙县紧挨着大运河,那里还有漕运总督的人马”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径直经颍州凤阳徐州的一级官道北上就是了,那里也紧挨着大运河,亦能方便地打听到林李两部的消息”

“若是我记得没错,围困林凤祥的曾格林沁部有马步军两万左右,围困李开芳的的胜保部也有五千步骑,我抵达徐州后,两部显然也会抽出部分人马南下,兴许是一半”

“若是能在徐州或者鲁南与其决战一场,大幅削弱其军力,那么林李两部遭受的压力就会大幅减轻,他们也能多抵抗一段时间”

“但时间还是很紧迫的,按照历史记载,此时曾格林沁已经将北京城的万斤大炮调到了连镇,林凤祥依旧岌岌可危”

“对于捻军来说,除非彼等受到极大的打击,是否则不可能与太平军真正联手的,后来两家联手,那也是因为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军力大幅减弱,洪秀全再想用那种严苛的法子来约束军队已经不可能了”

“那时生存显然成了第一位的要求,进而放松了对各地驻军的管束以及对友军的要求”

“我走之后,袁甲三还在,虽然我将其藏在寿州的枪械、弹药、粮草席卷一空,但有徽商的存在,他还是能坚持下去的,我倒是想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捻军厉害,还是淮军厉害”

便道:“盟主,小侄再次感谢您的大义,常言说得好,礼尚往来,我最迟在三日后必定北上,寿州城是袁甲三的老巢,有大量的粮草辎重,我军一旦北上,必定快速推进”

“寿州城的粮草辎重我会取一部分,整座城池以及部分粮草就留给盟主了”

张乐行一听显然是又惊又喜。

要知道,捻军自从成军以来,从未拿下过任何大城,二次举旗后也只拿下了永城县,寿州城,历来是江淮地带的要冲,更有八公山、肥水、淮河三大屏障,易守难攻。

若是占据此地,然后徐徐扩展,前景显然不可限量。

张乐行面色果然变了,明显涨出了红晕,分明是兴奋所致。

不过,陈玉成这么做,显然也是一石二鸟之计。

捻军若是再次举旗,不可能有第一次举旗那么多的人马了,最多只有四五千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363760_6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