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蒙元人,早不来,晚不来,
偏偏在北方灾情最严重的时候突然开战,简直是要人命啊!
接二连三的碰到要命的烂事,且不论最后的输赢,
战事一起,先不说战死多少士兵,波及多少无辜百姓,
光是这粮草武器装备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这对如今缺钱的国库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下雨,祸不单行啊!
朱寿咒骂着,让刘瑾把这份八百里加急的塘报传给大臣们看,
他这个皇帝才当了一个月,都忙着自顾自修炼了。。
对漠北的情况一无所知,最好还是先听取群臣们的意见。。
下令将有关文臣武将都紧急召进宫来议事。
御书房挤不下这么多人,只有移驾武英殿,听取文武大臣们的意见。
皇帝紧急召见,那些文武大臣们都急匆匆的跑来,
听闻边关告急,宽敞无比的武英殿就象炸了窝的市集,
文武百官叽叽喳喳的吵作一团,
有主战的,有求和的,也有少数大臣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
总之乱哄哄的吵成一团,令人心烦。
先前皇帝突然下旨,替之前几个大臣昭雪平反,让大臣们始料不及。
因为这样等于是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定论,也等于是皇帝自已抽自已的耳光,
皇帝反复无常,让一些之前有份弹劾的大臣吓得胆颤心惊,
而力保韩文无罪的一众大臣则是精神大振,
皇帝,也有清醒的时候,还不算完完全全的昏庸,定是刘瑾那等阉人挑唆的。
当然,以内阁首辅李东阳为首的一些元老大臣对皇帝的这一道圣旨却有不满,
不管结果如何,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与内阁商议定夺,
完全是独断专行啊,那还要我们这些内阁何用
不过,现在最紧急的是处理北方的灾情与边关突发战事,
这些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必须立刻议定处理。
以内阁首辅李东阳为首的大多文臣主张力治北方灾情,
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安抚民心,避免他们继续聚众暴乱。
对于蒙元的不宣而战,继续跟往年一样,大明九边每年都要遭遇几次这样的事情。
只要不是跨过九边就不用在意。
朱寿心中早有主意,要狠狠教训蒙元,就寄望主战派当中能出个好主意。
但这帮文武大臣里,就没一个卧龙凤雏般的人物给分忧解难的
反而是大打口水仗了,战或不战都能吵上半天,各有各的道理,双方吵个没完没了,就差没动拳头了。
“皇上,张永来了,奴婢让他在御书房候着。”
刘瑾接到一名小太监的禀报后,在朱寿的身边低声禀报。
头晕脑胀的朱寿无奈的叹了口气,
看这帮文武百官的样子,只怕吵上几天几夜也没有一个结果,
他决定还是先去见张永。
赈灾的事情紧急,边关的事情紧急,坐稳江山的事更急,
他觉得还是先将厂卫的事情理顺了再说。
张永带着八名精心挑选的太监候在御书房外,看到皇上走来,齐唰唰的躬身行礼。
几名精心挑选的太监容貌各异,身材不一,
但都透着一股子的精明干练与狠厉。
“皇上,这是奴婢按照您的要求,专门从御马监和御用监里挑选的,武技都不错,都是武道中期以上高手”
朱寿相当满意,张永也是身边的老人了,跟刘瑾不同,张永身材魁梧,弓马熟练,朱厚照就一直叫他壮士张。
朱寿相信他的忠心,自然也相信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厂卫。
六名秘密厂卫当即被朱寿封为带刀侍卫,贴身保护,把他们激动得连连跪下谢恩。
皇上与张永低声说话,司礼监首席大总管刘瑾很识趣的站在远处,
皇上秘密召见马张永,当然不想让人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
如果这点常识都没有,他岂能有今天的地位。
皇上似乎比往常有点不一样了,单止看他留宿沈贤妃宫中就知道,
不过不管怎么变天,他只要伺候好皇帝,稳坐他司礼监首席大总管的宝座就行,
至于其他的人,只要不跟他作对就可以。
朱寿心里挂着赈灾与边关的事,询问张永的一些事情,
正打算回武英殿去,口中随意问道:“张永,如果九边有事,宣府,大同失陷,延绥被困,你身为边关统帅,当如何处理”
朱厚照刚刚登基便赐予张永蟒衣、玉带,准予在宫中骑马、并命督显武营将兵。
同年十月督十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356212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