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穿越傻柱哄堂大孝

41. 买东西到大栅栏!(求鲜花评价)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酒菜你甭担心,老贺头这里我熟,让他给咱看着,我们一会儿回来接着喝。”

牛爷说着就起身回头朝柜台那边喊一声。

“老贺头。我带这小哥出去一下,你帮我看着点桌上的东西,一会儿回来。”

老贺头笑呵呵的应了一声。

“行。您啥时候回来都没问题,我给您看好了。”

换做别人,这帐都没结别说等会儿回来,老贺头都不可能放人走。

牛爷在他就这不一样。

这位家底子厚,在四九城都潇洒了大半辈子了,祖上的留下来的家业都还没花完,是他这里的大主顾。

平常过来喝酒说一声还能挂账。

这可是别人都没有的待遇。

何雨柱本就是冲着找店来的,自然不会拒绝。

“那就麻烦你了。”

“不麻烦,几步路的事儿。”

两人出了酒馆,何雨柱要去骑车,牛爷拉住他,“嘿,你这小子,别去开锁了,真就几步路。你当我打比方呢。

锁着吧,咱俩腿着去。”

听这意思,牛爷说的这店因该就在大栅栏这一片了。

大栅栏这商业气氛不错,的确适合做生意,何雨柱兴趣更浓。

清末的时候,老四九城有句顺口溜,‘看玩意儿上天桥,买东西上大栅栏’。

这说的就是大栅栏的商业繁华,这地儿老字号扎堆。

明朝永乐年间时候,这大栅栏就建立了,那时朱棣为鼓励经济发展,下令在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地,修建了上千民房和商铺,用以招商开市,谓之廊房。

鼎盛时期,涉及20多个行业,180多个货摊。

那会儿的四九城实行夜禁制度,很多街巷道口都设立了栅栏,白天开启,夜间关闭,兵卒把守。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时,栅栏多达1919处。

那时人们一说去大栅栏,大多就指这地儿,久而久之,‘廊房四条’这个本名,渐渐被‘大栅栏’取代了。

1900年义和团曾将整条街烧毁,但两年后便重建起来。随着前门东西两个火车站的建成。这里反而更加红火了。

大栅栏的老字号满街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四家,那时的人还做了一首民谣:

头顶马聚源(帽店),

脚踩内联升(鞋),

身穿八大祥(绸缎店),

腰缠四大恒(钱庄)。

1918年,国人办的11家银行中大栅栏就占6家。

以此可见这地儿的商业氛围,自古就是做生意的地方。

即便建国后,好些怕被革的商人跑了,这里还是四九城数一数二的商业街。

牛爷说是几步地就到了,还真不是比喻。

就过个路口,走了没两步,他就在一家关张的酒楼前停下了。

这胖老头回头朝何雨柱嘿嘿笑了两声。

“怎样,我这没骗你吧。是就几步路吧。”

何雨柱回头瞧了眼斜对面的小酒馆,“还真没骗我,合着就在斜对面啊。

不过这酒楼门关着的,乍看。”

关张的酒楼叫顺德楼,是两层的老楼。

看外面门墙装饰,还是弄的古风装修。

这可和他说的符合不上。

就这地方,做平价快餐,卖早餐多少有点不合适吧?这可和他的初衷不符。

他来这边寻店的时候也看到过这个店铺,可了解过这片的店铺价格后,他就没考虑过这地方,所以也没来问。

这牛爷怕是小酒馆的假酒喝多了,自个儿都说了兜里拙荆见肘,怎的还带自己来看这地方?

难不成我何雨柱还有大富大贵的气质?这气质连何大清这一身补丁衣服都挡不住?

牛爷从腰上取下来一串钥匙。

笑呵呵的在何雨柱面前晃了晃,“当然是进去看啊。”

何雨柱愣了一下。

合着这顺德楼是这家伙的?怪不得这么热情。他是真没想到这位手里头还有个店铺。

牛爷把钥匙串翻了一下,找到钥匙,捅咕一会儿顺利把店铺门打开。

天还没黑透,透过洞开的大门,能看见里面一层灰,瞧着样子是关了有一段时间。

里面的装潢也和何雨柱想的一样,是典雅的古风装潢。

挺有格调。

“呵,这灰尘。”牛爷迈步进去,挥手驱散扑面而来的灰层。

扭头朝后面的何雨柱喊了一声。

“进来瞧瞧看,这地方你满意吗。”

“这地儿好长时间没打开了,灰尘有点多。你多担待。”

何雨柱跟在后面走进店里,里面座椅板凳,酒楼的用具都在,全都被灰层覆盖。“看出来了,这厚度,得有大半年没开门了吧。

倒是我眼拙,没看出来牛爷还是个开酒楼的。牛老板幸会幸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346367_4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