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一口大缸,放在屋子中间,让人向缸中不停地注入温热的水。
当水注满了大半缸,李嫂走上前,撸起袖子把胳膊放进大缸中试了试水的温度,觉得水温正好,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她就在大海碗中点燃了求来的大仙符儿,兑上一包药粉,用温水调好后,让人掰开小伙子的嘴,生生灌入小伙子口中一部分,又把剩余的符水和几包药粉全部都倒入了大缸中。
李嫂把小伙子淤青的伤口用火燎过的小刀切开,挤出了大半的脓水,然后让人把他的衣服扒光,放在水缸中浸泡。
小伙子浸泡在热气腾腾的大缸里没多久,头上便冒起了袅袅的热气,脸色也由苍白变成微红,继而恢复了正常的血色。
然后,小伙子悠悠地转醒,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便是:“娘,我饿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李嫂起死回生的手法给震惊了!
小伙子的爹娘更是对李嫂感激不尽,赶紧拿出钱来打点这位“李大仙儿”,又抓了两只当年生的小公鸡给李嫂,说是专门用来供奉李嫂家的“大仙儿”的。
李嫂也不客气,一一收下。并嘱咐那家人,先喂些小米粥给那小伙子,明天一早让人去她家里取大仙符儿和药包,说是给小伙子连着用上几天便会没事了。
此事在村子里广为流传,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大家也都愿意来找李嫂看个吉凶,算个八字,甚至是看病救人。
凡有人登门相求,李嫂从不推脱,更不负众望。每次给人算得都还挺准成,八九不离十。甚至,李嫂还借“大仙儿”之口,医好了好多病人。
从此,李嫂之“李大仙儿”威名远扬。
小福贵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他也好奇李嫂是怎样把那个马上要死的人给救活的。
救完人的当天,李嫂领着小福贵回家,刚刚走进家门儿,小福贵立马就跪在了自家大仙儿的塑像前不停地磕头祷告。
李嫂乐了,揪着小福贵的耳朵拽起他,说道:“臭小子,赶紧给我站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哪是你跪的地方。”
小福贵说道:“娘,我拜拜咱家的‘大仙儿’,兴许他能赏我几包药,我好拿去给人治病,也能为咱家挣点钱。”
自打小福贵照料李嫂病好之后,他们两人便相依为命,自然就母子相称,小福贵再也不称李嫂为“干娘”,而直接称其为“娘”。
李嫂照着小福贵的后脖子就是一巴掌,笑道:“你小子别学这些乌七八糟没用的东西,等娘有钱了,送你上学堂去跟先生学。”
小福贵好奇地问道:“那娘,你能告诉我,你是咋把那人救活的吗?”
“好,那娘就给你讲讲。不过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可不能去跟外人说。如果有人知道了娘的秘密,那咱娘俩可就没地方挣钱吃饭了。”李嫂拉了个小凳子坐下,表情严肃地对小福贵说。
“我知道,娘!我就是好奇,你放心,我绝不对外人讲。”小福贵保证道。
说着,也有样儿学样儿地拉了把小凳子坐在李嫂旁边,认真地听了起来。
“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李嫂说道,“那个小伙子急着种地,庄稼人干活哪有及时吃饭的,肯定是饿着肚子干活,饿极了也累极了,定是他胸中大气不足。
“他又被毒虫咬了一下,没有及时处理好伤口,体表才会出现中毒的现象。
“娘猜着,那小伙子胸中满闷,张着大嘴喘息,连躺着都不行,其他大夫来看,定是要给他行气疏通,宽胸理气,那这个病可就治反了,还能不越治越严重?
“所以,娘就借着咱家大仙儿的口,给他用了大量的生黄芪,配合柴胡、升麻、山萸肉,就把他给救过来了。”
小福贵说:“这么简单?但是娘说的这些,我有些听不大懂。”
李嫂笑道:“你还小,也没必要弄明白这些。你只要知道,娘是治病救人做好事就行了。”
小福贵又好奇地问道:“那娘为什么要将那个人泡在大水缸里?”
李嫂笑着解释道:“因为他被毒虫咬过,用温热的药水浸泡清洗他的伤口,是为了帮他解毒。”
“哦,我明白了!”小福贵咧开嘴点头笑道。
“明白就好,”李嫂说,“那今天吃完晚饭,你就帮娘一起制药。明天一早,那家人还要来咱们家里拿药。娘从山上采的草药可都晾晒好了呢!”
“是!”小福贵从凳子上跳起来说道。
然后,又神秘兮兮地模仿着李嫂比划着说道:“那娘,你能告诉我,那几包药粉和大仙符儿是怎么一下子变出来的吗?”
“臭小子,好东西不学,知道那么多没用的干嘛!”说完,站起来照着小福贵的小屁股就踢了一脚。
小福贵故意捂着屁股跳开,一边跳一边说:“怪不得干爹说娘在老家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