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问所请匠人已经工艺纯熟。
却从未修建出如此制式看起来十分简易,又牢固笔挺的屋舍。
更何况粮产稀疏,糯米金贵,虽能做黏合,但洪武初年用得极少。
是故民间很少能修出这种密不透风的墙壁。
就算皇子也难有如此大的手笔。
高见贤见郑士元呆呆地盯着那瓦舍发呆。
便语带了一点恭维问道:
“郑大人已看出什么古怪了吗?”
高见贤为人奸猾,只对朱元璋一人忠心耿耿。
郑士元耿直,听他问便回答:
“高大人,我见这房屋与曾见过的所有屋舍都不同,十分美观耐用,又防风抗寒,如若不是选用了最好的材料,必然达不到如此效果,与廉洁之风只怕相反。”
话外之音,用来筑屋的材料搞不好有猫腻。
高见贤暗暗记在心里。
面上却只是抱拳赞叹道:“郑大人好眼力,佩服佩服。”
眼看开放时间已到,门口已有不少人排队进入。
郑士元和高见贤连忙也走过去。
想要跟在后面。
不料走到门口时,发现那里坐了个人。
轮到他二人时,那人打量了他们一番,客气道:
“二位看着面生,如果是第一次来,还请去侧面做好登记。”
“名讳,住址,家中田亩状况,人丁几何,分属何事都需如实填报,而后会有人专程去核实,核实完毕后方可入内。”
郑士元愣住,不禁脱口而出:“籍贯也要填报?”
那人点头:“请据实填报。”
抽出四五页纸,递到他们面前。
里面除了他所说的几项,后面甚至还有“个人履历、擅长何事、有无重大过错案底”等等数项。
让在这方面见多识广的高见贤都懵了。
这是什么意思?
瓦舍不是个消遣娱乐之所吗?
怎么去这种地方都要将自身情况填报的如此全面?
入仕怕不是都没有你们查的详细!
填报了还不算,居然还要找人去核查。
高见贤泪流满面。
你们搞得这么专业,让咱们做检校的很难办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68072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