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醒来时,天已大亮。
他伸了个懒腰,好久没有睡得这么舒服了。
“允炆受文人毒害太深,不宜为皇太孙。”
朱标临走前的话还停留在朱元璋的耳边,他原本对朱允炆的印象是很好的,毕竟马上能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当年朱标还小的时候,他就请宋濂做老师。
在他登基后也有请各个大儒给这些皇子皇孙们做老师,就是为了让皇子学习怎么治国。
可在知道了后世的事情之后,他就觉得文人只会误国,不会治国。
对朱允炆的观感也变得差了许多,朱标说得对,朱允炆被文人毒害得太深了。
“凡皇帝位,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这是他自己于洪武九年写在《皇明祖训》的话,总不可能自己做奸臣立允炆为皇太孙吧。
朱标嫡长子朱雄英早死,朱允熥是朱标的第三个儿子,是朱允炆的弟弟。
因他是嫡母所生,又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外孙,天然在军方有人脉。
只是他顽劣,且不喜欢读书,为朱元璋不喜。
但现在朱元璋没得其他选择了,朱允炆是不能立为太孙的了,自己死后他也镇不住老四。
也不能立老四为太子,且不说长幼有序,废长立幼那就是取乱之道。
老四那一脉也是尽出奇葩,搞研究还是不错的,当皇帝就算了。
朱标的葬礼,自然是风风光光的。
哭哭啼啼的一大群人,也不知道有多少真心多少假意。
朱标入陵后,朱元璋握住朱允熥的手宣布:
“即日起,封朱允熥为吴王,随侍君前,入住东宫。”
“臣谢主隆恩!”
懵懵懂懂的朱允熥在被朱元璋捏了手之后才跪地谢恩,下面的吕氏几乎咬破嘴唇。
而朱允炆则傻了,这是我的位置,他在心里嘶吼。
然而他并不敢说出口,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强势的人。
纵使心有不甘,朱允炆也只能慢慢低下头,不让旁人看见他的泪水。更不想看到大臣们异样的目光。
他不知道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他读书好,相貌英俊,行事稳重又低调,还深得朝中大臣们的称赞。
可是现在,一个方方面都比自己差的弟弟,竟然获封吴王,还入住东宫。
凭什么?
就凭他是嫡母所出吗?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曾是吴王,所以这吴王也是仅次于太子之位的一个王位。
甚至可以说,谁当吴王,谁就是未来的储君。
朱元璋也在看着朱允炆,内心对他的分数不断降低。
连争的勇气都没有,以后可怎么对付你四叔啊。
而自己眼前的朱允熥,虽然傻乎乎的,但眼睛里还是掩饰不了那野心。
还是这个孙儿好啊,本来他都打算在朱标死后清洗一遍朝堂上的武将,好让朱允炆更好的接班。
现在不用了,武将留给朱允熥吧,大明需要打出去,而老四已经不再是威胁了。
奉天殿里,朱元璋再次宣布,召所有藩王回京,订立“宗人法”。
随后他也不管百官的反应,再次抛出重磅消息。
“以后把一天十二时辰分为二十四小时,小时称为点,以子时为零点到一点,以此类推。”
“每一个小时分为六十分,分称为分钟。每一分钟为六十秒钟。”
“以后上朝的时间改为早上八点为。诸臣工不得有误。”
朱元璋在接收朱标后世记忆的时候,看到后世的人都朝九晚五的上班,还是很羡慕的。
又在家族群里看到那篇名为“震惊,他能活这么长命竟然是因为做了这几件事?快转发给爸妈知道。”的公众号文。
里面就有写,人要早睡早起,多锻炼,饮食清淡,多喝牛奶多晒太阳才能长寿。
原本朱元璋是工作狂,每天工作八个时辰,也就是十六个小时,批阅的奏章更是几百份。
就这样的工作量都还能活到七十一岁,那如果现在开始减少工作时间,开始养生了呢?
那是不是可以活得更长?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要好好改革大明,还要好好教导朱允熥,让他成为一个好皇帝。
朱标后世张伟杰是个本科生,虽然不是什么重点大学毕业,但也具备了科学思维。
同样的,获得了张伟杰记忆的朱元璋也具备了科学思维。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是皇帝,只需要抓住人事权、赏罚之权和兵权就可以了。
原本他废除了丞相制度,现在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89109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