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照相馆

大唐照相馆

大唐照相馆

作者:岳跃振

分类:历史

状态:连载中

更新:2025-04-09 01:39:51

最新:

开始阅读 章节目录
小说简介

岳华年穿越到大唐,在长安开了一家照相馆,并得李世民御笔亲书“大唐照相馆”。依托照相馆,他用日记形式记载了大唐在贞观十四年发生的大事,比如留鬼国时使节拜谒,文成公主出嫁等,里面也穿插了李承乾和李泰之间为争皇位进行的博弈。

作为穿越人,当然,也少不了情感纠葛。高阳公主李青黛,晋阳公主李明达,战神李靖之女李半夏,突厥公主阿史星罗,哦,纠结死了,该选哪一个?!

标签:公主

更多人喜欢:当当云阅读 红袖添香小说网 落吧书屋 飞卢言情小说网 豆丁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大唐照相馆最新12章节更新中…
第一章 贞观十四年元日(一)章节试读:

贞观十四年正月初一(公元640年2月1日)天气阴转晴

寅时,长安城爆竹声声。尽管,昨天晚上睡得很晚,我还是起了床。推门一看,外面灰蒙蒙的。

但是,我知道,今天天气应该还不错。倒不是我会未卜先知,实际上我一点星相学和风水学都不懂。

不过,昨天晚上参加宫廷宴会,碰到了袁天罡,就顺口问了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袁老师告诉我,今年元日天气不错,过了巳时,就会云开日出。

他这个说法,不仅我信,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一众臣僚也都信。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大唐第一天文学家和风水师呢!

有了袁大师的预测,我拿出纸笔,郑重地写下年月日和天气状况,并期待美好一天的到来。

记日记这个习惯,是我到了大唐以后才养成的。

想起来还有点可笑,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最头疼的就是写日记,因为,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硬着头皮写下来的,多是瞎编乱造。

当然,那个时候,我也不是个例。据我所知,班里几乎没有一个写自己真实经历的。

但是,很奇怪,老师还有些时候,把我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编造出来的东西当做范文来读。

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把我们自己感动的都以为自己确实经历过那些事情。

下课后,就有很多小伙伴以猎奇或者崇拜的眼光看我们。

我们倒也没觉得羞耻,还引以为荣。

到了大唐以后,心境就不一样了。

偶然到这个世界,发现这里的标记年月和时辰与上一世差别很大,如果不做标记,常常弄混了时间,也就常常误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来到这里以后,我突然发现每天发生的事情有那么多都值得记录。

于是,自来到这里第一天起,我就毅然决然,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写下几笔。

不过,坦白说,我也有点私心。我不知道自己穿越到这里,是不是以后还能回去。

如果回不去,也就只能埋葬在这里一抔黄土,或者,横尸荒野。

但是,我希望文字是不可磨灭的,希望后来人能从我留下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真实的大唐。

而且,我提供的真实,不仅是靠文字记载,还有照片。

如那个世界的人所说,有图有真相,要比《新唐书》可靠,更不是那些稗官野史可比。

这些照片和过去几年写的日记都存放在一个不锈钢金属盒子里,又被我埋在房间一个隐蔽的角落。

我相信,就是再过千年,它们也不会腐烂在泥土里。

正当我再啰嗦几句来到这里的一些情况,却听到有人敲院子的外门。

打开门一看,却是秦琼的公子秦历道。

秦历道年龄不大,刚刚十五岁。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为了纪念故土,特意给“怀”字辈的儿子改成“历”字。

别看秦历道只有十五岁,却也是玉树临风,英姿飒爽,气质颇类秦琼。

秦历道过来是送牢丸和点心的。他说是他母亲手做的,让我尝尝家乡味。

还有就是,顺便取回他父母的合影。

因为有同乡之情,常来常往,再加上两年前协助秦家办理秦琼的丧事,他母亲我也就熟了。

她姓贾,名泽兰,非常贤惠,为人也大方。无奈,秦琼病逝太早。

长安虽有秦家的胡国公府,孤儿寡母,也是冷冷清清。

按秦历道的说法,他母亲感念我在秦琼有生之年,给他拍了那么多照片。

如今秦琼故去两年,她还能手捧照片,人宛如依然在身边从未走远。

这一点,我挺羡慕。实际上,不止秦琼夫妇,还有战神李靖和红佛女等等,都是伉俪情深。

即便是李世民,虽然,也有妃嫔媵嫱,和长孙皇后依然情深似水,你侬我侬,偶尔也会秀个恩爱。

想想自己,就有点悲催了。

在穿越之前,我曾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不过,和时髦时尚摄影师不同,我还是用传统相机拍照,有点类似傻瓜机那种。

我特别享受预浸胶卷、倒显影液和定影液等冲洗过程。

数码机和打印照片虽然操作方便,质量也高,却一直没有打动我。

圈里人绝大多数人说我这癖好和时代格格不入,早晚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

不知道是他们乌鸦嘴,还是我本来命该如此。总之,我真的被湖水淹没了,只是,没有被阎王收走而已。

那是2021年6月14日,农历端午节。这一天特别刻骨铭心。

我应邀到泰山参加个现场摄影比赛。于是,就拖着一大行李箱的冲洗物什,背着一背包胶卷出发。

没想到快到泰安火车站时,赶上大雨,比赛取消。

我想到这个季节的大明湖应该是莲叶何田田了,取景拍照也是好时节。

给朋友打了电话,济南正好没有下雨。

我就选择临时改变线路,去了大明湖。

赶上节假日,大明湖游人如织,荷花掩映中,也有美女佳人。

当我调好相机,准备就要抓镜头时,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定睛再看,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妻。

此刻,她正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荷旁忘情亲吻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我一开始有点懵,她告诉我她端午三天不放假,要在潍坊接受特岗护士培训的。

这一点应该是真的,因为,她同事我都认识,她们的确是一起出发去了潍坊。

到了之后,还和我视频,让我看了看她们住的鸢都大酒店豪华的房间。

要不是有这个摄影比赛,我昨天也过去了,毕竟好久没有床帏之事了。

万万没想到她来湖边和一个这么大年纪的培人特训,说不定还去了其它地方。

我这人虽然没有心脏病和其它血管疾病,但是,这次太激动了,本来想过去追问,却没踩稳台阶,一下子连人带行李箱和包裹滚进了深深的大明湖里。

我不会游泳。不过,我觉得肯定有人会救我,毕竟这也是众目睽睽,光天化日。

但是,很意外,等我醒来时,不是在大明湖边上,也不是医院病房,更不是在未婚妻的怀抱里。

而是,我躺在一家医馆里。

等我恢复了正常,我才知道救我的人是神医孙世邈。

那么,我也就是来到了大唐。皇帝已经是当今圣上李世民。

想来事情很悲催。当然,也很幸运,我毕竟得救了。

不仅如此,我还带了赖以谋生的手段:照相机和其它材料设备。

于是,在大唐就开了这家照相馆。

一开始,自然生意不好,还被人污蔑为妖术。

但是,大唐民风开放,见识广,不拒绝新事物,没过多久,我这家照相馆就火起来了。

黎民百姓,达官贵人,长安各个阶层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要说爱照相,还得算皇室。

隔三差五就邀请我去皇宫照相,以至于,李世民都和我很熟悉了,看我照相技术没得比,反正,至少

胜过最好的画师没问题,又诗文出众,一落笔就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就亲笔给我题写了“大唐照相馆”这个几个字。

御笔亲书,妥妥就是悬挂在那里的圣旨。

也正因为如此,我生意红火,到目前却还没有一个敢来胡闹的。

当然,我也有担心。

唐朝这么多画师,有些以前还是御用国手,在朝中影响巨大,会不会有人偶尔给我穿双不合脚的鞋呢?

阎立本我倒是不用担心,磊落君子一个,还常常来我这照相馆学习一下摄影技术。

可惜带的相机太少,手机又不能用,否则,我肯定赠他一架相机了。

另外一个担心就是,目前我尝试了几次自己造胶卷,都还没成功。

按照这两家年的火爆程度,所剩胶卷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这年年底。

如果万一用完,我估计也只能去国子监任职,或者,在鸿胪寺当个翻译。

我是英语和阿拉伯语的双硕士。

英语这个年代肯定一点用处没有,因为,这个年代的大不列颠还在进处在部落相互兼并中,

现代意义上的英语还没成形。

不过,阿语有很多用处。大食国每年都有很多人来长安。

至于搞阿语培训班是没必要的。这时候李世民是天可汗,长安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中心,若想方便交流,你学唐朝官话就是了。

知道秦历道一早赶过来,还没来得及吃早饭。我便煮了两碗素馅汤中牢丸。

对了,这个汤中牢丸就是水饺。

哈哈,不好意思啊,在大唐生活久了,入乡随俗,这个叫法也就习惯了。

牢丸煮好以后,要吃的时候,秦历道却没端碗,还用恳求的眼神看我。

我顿时明白了,还没有放鞭炮。

想来,秦琼去世以后,贾氏对他管理过严,不让他碰这类东西。

我便笑了笑,去里屋拿了一挂五百响的红色鞭炮和五个二踢脚,说了声:“这都是你的了!”

秦历道顿时眼放光芒,连行礼都忘了,只说了声“谢谢先生”,便迫不及待,在我的小院子点燃爆竹和二踢脚。

听着那咣咣唧唧噼里啪的爆竹声,看着那漫天落下的红色碎屑,一天又算有了好的开头。

不过,我也不能沉迷太久,吃完饭,还得赶盘点一自己造的爆竹和二踢脚还有多少。

一会儿,皇子李治和李世民最喜欢的晋阳公主李明达肯定是要过来的。

只是不知道,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带他们过来。

来源:http://b.faloo.com/11784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