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朝九晚五,老朱被我气炸了

第十八章 叶瑾审案,多多益善(3..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十八章叶瑾审案,多多益善

茶铺就在上元县县衙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马路而已。

朱元璋走在青石铺的大街上,心里疑窦丛生。

因为他发现上元县的大街小巷都是用青石铺街,而不是江南水乡普遍使用的那种青石板。

而且这些青石都是三寸宽,一尺长,十分均匀。

石缝之间也用石灰充填。

密密麻麻的铺满了大街小巷,可想而知工程量是有多大。

虽然不如青石板铺出来的美观,但是走在大街上却有直观的感受。

那就是十分的平坦。

朱元璋感觉就跟走在皇宫大殿内的木板上的感觉一样。

而且朱元璋还发现,大街小巷两边还修建的有排水渠。

这倒是应有之义。

毕竟江南多雨。

如果没有修建排水渠的话,到了梅雨季节,可能上元县就会上演‘水漫金山’的好戏了。

不过排水渠和地下管道的工程量更大,到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街边有工人正在进行施工。

朱元璋不由得微微点头。

看来叶瑾确实将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过他对叶瑾依然看不透。

特别是叶瑾的施政措施,简直颠覆了老朱的三观。

没多久,老朱牵着自家大孙子来到了县衙门口。

这时候县衙门口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

朱元璋老当益壮,抱着大孙子就挤进了人堆之中,来到了前排。

他就看到两排抱着水火棍的衙役,列班站在院子里。

还有两个衙役,合力打着个硕大的罗伞,为伞下的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年轻人遮着阴凉。

这个年轻人就是叶瑾。

叶瑾这时候已经换上一身七品官服,他的容貌清秀俊朗,如果穿的不是官服而是青衫,那一定是妙龄女子们的梦中情人。

不过因为有了官服的加持,让他自带一股威严的气质。

这时候,审案已经开始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站在叶瑾面前的几个人,只见这几个人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商人打扮的、有穿短衫的力气人,甚至还有掩面哭泣的女子。

他有些好奇的像旁边的人打听道:“小哥(明朝对年轻人的称呼),这些人都是来打官司的吗?!”

旁边的年轻人看了老朱一眼,才回答道:“是啊老丈,咱县尊老爷一般5天接一次案子,大都是当场断案,除非不服的,否则很少有过夜。”

“你们县衙没有别的官员吗?!审案一般不都是先由典吏老爷审理,如果案情复杂再由县尊老爷出面审理吗?!”朱元璋又问道。

年轻人耸耸肩,道:“衙门里老爷们的事,小的怎么知道?!不过自从县尊老爷来咱上元县之后,就一直都是这样审案的。”

朱元璋数了数,站在衙门前院里的人差不多有一二十个人。

所以他又问道:“这么多人,得10来个案子吧?!”

“8个。”年轻人回答道,“今天的案子不多,所以申时才开始审案。审理完这8个案子,下一次审案又要等几天了。”

朱元璋不由得露出一丝冷笑,道:“呵呵,这县尊老爷当的可真清闲。”

“咱县尊老爷可不清闲,如果是紧要官司,也不会拖5天才审理。为何县老爷要制定这个规定,是因为他平日里太忙了,又要修学堂,又要修缮道路,还要劝课农桑,甚至若是有时间,还要去小学堂给稚童讲课...”

这个年轻人说话声有点大,所以影响了边上看客的,立刻引来不满的呵斥道:“嚷嚷什么,打扰我们看戏。”

朱元璋呵呵一笑。

好嘛。

还真把县衙当成戏院了。

不过他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专心致志的看着叶县令审理案子。

但是听得云里雾里,又忍不住好奇问道:“现在审的是什么案子啊?!”

没办法,谁叫他是半道插号,没赶上上半场呢。

问问比分很正常吧?!

不过旁边的年轻小伙也是一个好说话的人,不顾旁边人吃人一样的目光,低声解释道:“这是今天的第一个案子,也是5天前积攒下来的积案...”

朱元璋撇撇嘴,道:“你不是说你们县尊老爷断案如神,很少有过夜的吗?!”

“凡事都有例外嘛。”小伙对朱元璋的质疑有些不满,继续道:“看到那两名女子没有?!”

朱元璋微微点头。

“这是一桩妯娌之间争夺孩子的案子。”

朱元璋有些吃惊,忙问道:“争夺孩子?!这孩子又不是家产,怎么争啊...”

年轻人依然很有耐心,简单说了将案情说了一遍,道:“这对妯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45877_1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