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拂晓时分,天边刚透过一丝的微亮。
在这天亮前最后的黑暗里512团的阵地上伙夫们正迅速的给士兵们分发着早饭。
吃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哪怕512团是守备南京,抗击日寇的精锐部队。
发霉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
据说这个面粉还是某个爱国商人捐出来的,军需也乐得如此,毕竟不花钱不是。
也不知道那些商人们爱国是真爱国还是假爱国。
商人们如愿以偿的有了一个爱国商人的名头,政府也营造出了一个上下齐心协力,共赴国难的场景。
可这些却苦了这些前线的将士们。
比如说我们面前的陈卫戍陈大英雄。
昨天有下午两个记者来采访,在团长谢家珣的介绍下,他被那帮记者给吹捧成了民族英雄。
可今天,这个民族英雄面对着手中的馒头却无从下口。
一旁腰间挂着驳壳枪的狗蛋,看着他手中的馒头流着口水。
他叫刘旦,一个才17岁的四川娃子,原名叫刘狗蛋,是谢家珣给他安排的卫兵,由于刘狗蛋这个名字实在是有损军人风范的,于是,便被改名叫做刘旦,别看的年龄小,却也是从淞沪会战上退下来的老川军,部队打散了,辗转着,被当做补贴兵补充到了这里。
陈卫戍虽说曾经当过特种兵,吃过那种常人无法下咽的食物。
可是生长在物质资源丰富的现在社会的他还是对眼前手中这块黑乎乎的馒头,感觉有些难以下咽。
“你吃吧。”陈卫戍将馒头递给了狗蛋。
刘旦摇晃着他那瘦弱的脑袋连连说道:“不行不行,这是营长你的。”
“叫你吃你就吃,哪来那么多废话。”陈卫戍不耐烦的说道。
然后将馒头强塞到他的手里便站起了身来。
周围的士兵正在紧锣密鼓地吃着早饭,馒头白开水,构成了他们简单的一顿。
吃的都很快,战士们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眼睛瞅着前方。
时刻警惕着对面的日军。
刚刚吃完了,便拿起铁锹,抢修起了工事。
抬起手腕,陈卫戍看了眼时间。
表是他从现在带过来的,是一把当兵时配发军工品质机械表,倒也适合在这时代使用。
上面还有个指南针,精良的做工,多功能的设计,便是见多识广的团长谢家珣也对这块表眼热至极。
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七点。
天马上大亮,但是阵地上的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日军擅长在拂晓之际,趁着守军松懈的时候发起进攻。
淞沪会战时,中国军队就因为拂晓之际对对面日军的警惕有些松懈而吃了很多亏。
看过《血战钢锯岭》这部经典的战争电影,陈卫戍十分清楚小日本的这点伎俩。
沿着如同蛛网般密布的战壕,陈卫戍来到已经被连夜修好的团部。
昨天晚上的枪炮声响了一夜。
日军的几次进攻差点突破了周边友军的防线,在紧要关头,512团甚至都派出了部队支援。
整整一个晚上,512团的阵地上都是严阵以待,准备时刻迎战敌军的进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58061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