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前世今生被曝光,再现华夏脊梁

四十三章 小和尚的短暂温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人间多光怪陆离之事,少不得荒唐谬论。

朱元璋将自己的父母安葬。

贫苦的朱家,实在是没有什么珍贵的陪葬品。

只有几件破旧的衣服,被朱元璋盖在了父母身上,一点点将二老埋入土中。

为何,为何啊!

这天底下到处都是土地,为何就是没有一块,是属于他的呢?

朱元璋一边铲着土,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

直到将父母埋葬以后,朱元璋跪在二老身前,磕了几个头。

目中带着一丝对未来的茫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重八啊,这里还有一些干粮,如今你父母去了,你大概也是不会待在这里了,若是要出远门的话,刘叔也没什么给你的,这点干粮你且拿去吃吧。”

刘继祖拿了一点干粮,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将食物递给了朱元璋。

“刘叔这...不可啊!重八受之有愧。”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以后,连忙摆了摆手。

刘继祖和他是邻居,两家的生活水平,能相差多少啊?

刘继祖已经给了他一块地了,现在又是送干粮给他。

十五岁的朱元璋,是万万不能收的。

“刘叔,你给我一块地埋葬我的父母,已经是大恩了,这份恩,重八永生难忘。”

“这干粮,我实在是不能收,刘叔你留着自己吃吧。”

朱元璋再度朝着刘继祖抱拳一拜。

不少观众看到这一幕以后,都微微动容。

“小朱公子这两天,几乎都没吃什么东西吧。”

“要是换我在那个时候,指定已经拿起干粮吃了。”

“可小朱公子,反而是先考虑别人的情况,再考虑自己,这怎么看,都有些让人心疼啊。”

试想一下。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饿了几天,好不容易有人递给他一点吃食。

可少年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反而是恩惠于他之人,自身的处境是怎么样的。

对于朱元璋来说,父母需要下葬,在百善孝为先的价值观念里,他是无论如何也要将父母下葬的。

所以才接受了刘继祖的恩惠。

可这干粮,却是万万不能收的。

人穷,志不穷呐!

朱元璋从来不会觉得,别人对他的好,应该是理所应当的。

刘继祖已经对他有大恩了,他是断然不能再给别人增添负担的。

“唉,那好吧。”

刘继祖见劝不动朱元璋,也不再多说什么。

朱元璋和刘继祖再度告别了一次,随后带了一两件换洗的衣服,轻装上阵,前往其他地方寻找生路。

“你们说,小朱公子会去干什么?”

“我猜应该是去寻找什么反元的组织,伺机造反吧。”

“人物旁白不是已经说了吗,小朱公子以后,可是一个国家的开国皇帝。”

“也对,如此看来的话,小朱公子,十五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反元了啊。”

“想想就好激动啊,小朱公子加油,快点推到暴元。”

弹幕上的字符,不断为朱元璋加油打气。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离家以后的朱元璋会直接造反。

可最终的结果,当然不会是这样。

只见十五岁的朱元璋离家以后,并没有去造反,而是去了一家叫做皇觉寺的寺庙。

进入寺庙以后的朱元璋,光荣的成了一名和尚。

在不计较这个职业的社会风评的情况下。

这对十五岁的朱元璋来说。

的确是一份好工作。

至少这两年,他不用担心吃不上饭这个问题了。

“噗,堂堂明朝开国皇帝,竟然去当和尚?”

“这这这,我以为你要造反,结果你要敲钟啊。”

不少人都觉得有些忍俊不禁。

朱元璋并没有去造反,而是当起了和尚。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行童。

来到皇觉寺以后的朱元璋,每日洗衣烧饭、打扫卫生、接待香客。

凡是能够干的杂活,都由他干。

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却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反倒是很珍惜这样的生活。

至少,他可以吃上饭了。

只不过,朱元璋和其他和尚,在行事风格上,是迥然不同的。

其他和尚,大抵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可朱元璋,却每日沉迷于学习。

“师父,你刚才说的那个黄巢最后怎么样了?”

朱元璋和自己的师父高彬法师坐在一起。

正饶有兴趣地追问。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085809_4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