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零重组家庭

第 79 章 第79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et

  小黑蛋伸手摸了下:“疼吗?”

  “疼!可疼了!”孟子衡夸张地叫道,“流了很多血呢。”

  “老孟!”怕他吓着孩子,蔡佳微警告地瞪了他一眼,随之对小黑蛋招了招手,“来念辉,吃个枇杷。”

  留了几个孩子在旁吃喝,大人们迅速忙了起来。

  这座宅子跟苏梅家一样都是第二批建的,屋内早就晾干了,不过因为没有人住,里面被兔子什么当成了窝。

  几人打扫后,补上洞,略一通风,摆上家具,卧室里铺上被褥,晚上这就能住人了。

  至于院墙、厨房什么的,也不是一天就能建好的。

  当务之急是先修一个厕所,搭一个洗澡间。

  孟子衡、王红志上山砍了竹子、蔓藤、芭蕉叶回来,在拔好了草的院内迅速搭建了起来。

  都是生存能力很强的军人,等到太阳落山,赵恪下班回来,两人不担搭好了厕所、洗澡间,还建了个小厨房。

  苏梅从家属院带回的炉子、锅、碗还有多,便给他们拎了一套过来,蜂窝煤也给装了半筐,另有粮食若干,酸笋一罐,腊肉一块,大油半斤。

  蔡佳微要给钱,苏梅没要。

  转头,蔡佳微就给四个孩子各塞了一个厚厚的红包,说是见面礼。

  苏梅打开小瑜儿的看了眼,十张一元的纸钞。

  “会不会太多了?”苏梅悄悄问赵恪。

  赵恪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胳膊:“不急,相处的时间长着呢。”

  晚上苏梅熬了碎米粥,蒸了野菜,贴了饼子,拌了海带丝,切了海鸭蛋,又炸了两盆鹌鹑给男人们下酒。

  送走夫妻俩和王红志,苏梅将厨房丢给赵恪收拾又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明天要去市里,赵恪已经借好了车,苏国进口的gaz-69吉普,五人座。

  后备箱装东西有限,她又想将野鸭和剩余的鹌鹑活着带过去让大家尝个鲜,那只有打车顶的主意了。

  苏梅给自己的十指上缠好布条,拿刀剥开竹子,飞速编了起来,经过司务长的指点教导,太过精致的编不来,编个粗糙的长条竹笼还不是难事。

  赵恪收拾好厨房,给几个孩子洗完澡,拿起竹片坐在她旁边,起头编了个装鹌鹑的小号笼子。

  苏梅偏头看了一眼,编的还不错,不由诧异道:“赵副团长还会这个?”

  “剿匪时跟山村的老乡学的。”

  提起剿匪,赵恪就不免说起了,他跟孟子衡认识的经过,“那时我刚从苏国回来,拿着导师的推荐信去西南部队报道,在落凤山不远的小镇上吃饭,隐约听见隔壁桌说什么路线、山匪、人数、武器。”

  想起那段过往,赵恪忍不住笑道,“我听了一耳朵,出于好奇,就根据他们说的内容,进行了一番推算,结果得出来的山匪人数和武器装备比他们说的要多的多,那时年轻气盛,也多少有点好大喜功吧。”

  赵恪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继续又道,“提着行礼就往人家跟前一坐,张口纠正了起来……你知道吗,当时孟子衡都傻了,直骂哪来的二楞子!”

  小饭店里人来人往,人家讨论秘事,肯定是压着嗓子说的,偏他耳朵尖听了个全,还找上前嚷嚷了出来。苏梅光是想一想那情景,都替孟子衡捏了把冷汗,“他没拿枪抵着你就不错了。”

  山寨下面的小镇能没有土匪的眼线,他这一嚷不要紧,把孟子衡等人都暴露了。

  “不等他拿枪抵着我,我们就被土匪拿枪追着打了,”赵恪晒笑了一下,“为了将功补过,我没有去导师推荐的部队,而是转投在了孟子衡手下,当了名侦察兵……”

  ……

  “叩叩……”

  苏梅被敲门声惊醒,偏头看了眼窗户,外面还是漆黑一片,披衣起来,堂屋里赵恪已拉亮了灯。

  “忘了跟你说了,”看到苏梅开门出来,赵恪道,“怕羊肉昨个儿杀了不新鲜,我让张贺山同志今早杀了送来。”

  苏梅看了眼后墙上挂的钟表:4:41

  “这么早。”

  赵恪跟着瞟了眼钟,“是有些早,张同志只怕一夜都没怎么睡。你回去再睡会儿,五点半我叫你。”

  “不了,”苏梅摇了摇头,“我弄点吃的,吃完饭咱也好早点出发。”

  赵恪看她精神还好,没有困顿得睁不开眼,遂点了点头,匆匆出了门穿过院子去开大门。

  苏梅回屋找了件夹衣穿上,拿起梳子顺了顺头发,飞速编了个辫子出来。

  赵恪送走带路的小战士,领着个挑筐的汉子和一个拎着煤油灯,背着竹筐的13、4岁少年进了院。

  “小梅,”赵恪介绍道,“这是张贺山同志,这是他家大儿子,向晨。”

  “我爱人苏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xszww2.com/html/119/119450/5260809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szww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