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靠打鸡血制霸天下

第23章 被人忽视的飞炮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红夷大炮就是在天启元年进入的大明。

这种炮管长达三米,重一吨以上的庞然大物,改变了人们对火炮的认知。

首批四门火炮,是从在澳门做生意的葡国人手上购入的。

试用后不错,命名为神威大炮。

次年,又以优惠价格购入22门,还提供了23名葡籍炮手组成的教习队和一名翻译。

可是。

首次试炮,就炸膛!

还炸死了一个葡国人。

天启一听,这么危险,大手一挥,全送到边军去。

徐光启因此事遭到朝中保守派的弹劾。

被迫辞职返乡。

明朝第一次大规模购炮以差评告终。

几年后,袁崇焕靠这些差评的红夷大炮,创下了宁远大捷,还将努尔哈赤打成重伤。

大家才重新重视起红夷大炮。

不过。

朱由校对红夷大炮并不感兴趣。

徐光启很快被人抬轿请了过来。

他一听是皇上召见,心里就盘算着如何说服皇帝购买红夷大炮。

因为在原时间进徎,徐光启会在两个月后上书申请购四门炮。

“参见皇上!”

“免礼,听说徐爱卿,善于几何算术与测量,朕今天找你来有一事,朕想改进毒火飞炮。”

毒火飞炮。

是明朝嘉靖年间创制,在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大量生产的一种火炮。

这种火炮用熟铁制造,使用装有延时引信的生铁外壳爆炸弹,也就是俗称的“开花弹”。

发射时,要点燃两个地方,从炮筒后方引燃发射药。

从炮口处点燃炮弹的延时引信。

炮弹飞行到一定距离时,延时引信点燃炮弹内的火药,炮弹爆炸杀伤周围敌人。

射程保守估计为300米。

没错,这就是迫击炮的鼻祖——臼炮!

为什么没有被发扬光大,因为此炮——事故率太高!

改进一下,就是大杀器!

“皇上,臣奏请购买西洋人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朕知道,没啥大用。”

嗯?

皇上知道红夷大炮?

“徐爱卿,朕问你,红夷大炮有多重?”

“回皇上,两千斤有余。”

“那就对了,如此庞大之物,移动缓慢,机动性极差,一旦形势逆转,就得弃炮。”

当年袁崇焕宁远大捷后,将那批炮运回京师,花了整整十五个月。

机动性是真的太差。

“朕再问你,红夷大炮虽能射二三里(1500米),可它使用何弹?”

“回皇上,实心铅弹。”

“对呀,实心弹哪有开花弹威力大。”

史上,红夷大炮之所以有用。

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大家打仗前要列阵,如果人分散,部队根本就指挥不了。

攻城时,通常是上万人密密麻麻的站在一堆。

所以,红夷大炮一出,保龄球大小的实心球能在人群中趟出一条血路。

直线内的人必死。

通常一炮轰穿几十人!

被击中,基本上身体会四分五裂。

但,要让这种大炮杀伤力为零只需一招——挖战壕!

“朕再问你,如此庞大的红夷大炮,造价多少?”

“至少,费银数千两。”

“你也看到了,机动性差,杀伤单一,造价成本高,除了攻城时用来轰开城门有点用,其它时间就是累赘。”

徐光启细思极恐,还真是。

“徐爱卿,你来过,看看这毒火飞炮,这是一种曲射炮,使用的还是开花弹,威力巨大,十步内人马俱死。”

“而且重量轻,百斤左右,如若改为铜制,炮壁还可做薄一点,重量更轻。”

徐光启是了解这种火炮的,只是在射程上,他看不上眼。

“徐爱卿,朕找你来有两件事,一是加长炮筒,使之能打一里远(明代一里为550米)。”

“二是通过你擅长的几何学,算出射表,通过调整倾斜角度来改变射程。”

“这有个前提,发射药是定量的,要保证不能炸膛。”

朱由校刚才了解过了。

这毒火飞炮的开花弹,内装两斤火药与一斤碎铁渣,呃,还有砒霜之类的毒药。

因为是黑火药,威力弱一点。

但这个剂量相当于后世81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是没问题的。

“另外,宋应星,将这开花弹里的毒药取消,万一自爆,那不是害了自己吗?”

如果,改进成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966077_2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