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七年,六月。
长安城。
“听说圣上要给一个十六岁的小屁孩封侯!”
“真的吗?谁这么好运,是赵国公家的公子?还是鲁国公家的少爷?亦或者是楚国公家的那位……”
“好像都不是,听说是一个刚来长安的少年,叫罗通,也不知是什么来历。”
……
长安是大唐的京都,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每天大小新闻无数。只是,突然被这么一条消息给刷爆了。
宫中传出消息,皇上要封侯了。
自贞观元年之后,除了皇子外,再无异姓封侯。
而今,时隔七年,终于又有异姓封侯。
而且封侯的对象,还是一个年仅十六的少年。
这样的大事,怎能不让人好奇。
大唐以武立国,能封公侯的,如秦琼、长孙无忌、程咬金等,哪个不是在战场上立下过显赫功劳。
至于他们后辈不上战场就想世袭爵位,那也得等他们死了才有机会。
可如今,就有这么一个少年郎横空而出,让皇上另眼相看。
他到底是何来历?
他到底立下了什么大功劳?
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在议论纷纷,满脸好奇,不少人还特地跑到宫门外侯着,想第一时间知道更多的内幕。
而朝堂里,同样如同炸开的锅。
一众大臣,一分为三,有反对的,有赞同的,也有中立的。
其中,反对的一方,正是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为首的世家集团。
“皇上,这罗通无功无劳,骤然封侯,只怕人心不服啊!”
只见长孙无忌满脸义正言辞,反对的态度十分坚定。
他身后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纷纷点头,深表赞同。
“皇上,长孙大人所言极是,没有功劳,贸然封侯,势必会让众多有功之臣寒心啊。”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他们话音还未落下,只见赞同封侯的一方,立马有人站出,沉声道。
“圣上,罗成曾为我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同我等共享大唐盛世。罗通是他唯一的儿子,封侯,应该的!”
说话的正是身体瘦高,面色蜡黄的翼国公秦琼。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门神之一秦叔宝。
在他身旁,站着魏征和程咬金等人,都是当初二贤庄的拜把兄弟以及各路反王手下旧将,属于勋贵集团。
这些人显然集成一派,站在秦琼一边。
魏征在秦琼说完后,也上前呼应。
“皇上,罗成当年助我军拿下洛阳,功不可没,不下于我,给他儿子封个侯爵是合情合理的。一旦众将士知晓此事,也一定大赞皇上赏罚分明!”
这番话,说得李世民频频点头,红光满面。
至于程咬金这个混世魔王,就说得简单了。
“皇上,末将觉得不同意给罗通封爵的,都是嫉妒,小人心里,不必理会!”
这种耿直的话,瞬间就惹来长孙无忌一方怒目而视。
但是,看着程咬金那副混混的样子,他们又忍住了。
程咬金就是个二货,和他讲道理,无疑对牛弹琴浪费口舌。
他们之前已经吃亏多次。所以,还是不理会他为好。
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继续劝道:“皇上,臣认为还是慎重为好。”
话音一轮,程咬金立马接上:“皇上,末将觉得封得好!”
双方谁也让谁。
只剩下中立的一方,站在最后面偷偷看戏。
没办法,他们都是后起之秀,拼不过这些国公爷,还是夹起尾巴当孙子就好。
李世民看着双方互不相让,也觉头疼。
本以为封个侯,只是很平常的事。
谁能想到长孙无忌等人竟然反对如此强烈。
一方面不想让自己的话变成空话,另一方面又要顾忌这些大臣的意见,李世民不觉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
皱眉沉思半响,李世民突然两眼一亮,目光看向朝堂中那至始至终一直在安静的少年。
“罗通,如今有人反对朕给你封侯,你有何要说的吗?”
李世民的话,立即引起所有人深思。
不过,他们都是精明人,立马回过神,知道这是李世民对罗通的考校。
如果罗通回答得当,能说服长孙无忌等人,封侯自然没问题。
如果不能说服,就说明他只是个平庸之辈,封侯之事,怕是要黄。
想通这些,所有人都看向罗通,想看他会怎么说。
然而,下一秒,他们所有人都愣住了。
因为。
罗通竟然在发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639944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