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架空了皇帝,对皇室段家有所欺凌,也是正常的。
他们和皇室的关系,像极了后世倭国的幕府和天皇。
可是面对眼前佳人的诉求。
赵旧经过简单的思索,就明白她和自己的利益一致,不管如何,赵宋需要一个听话的大理。
对方没有陷害自己理由,至少一个堂堂的公主,没有必要脱的光溜溜来陷害自己,因为大理根本没有侵犯大宋的实力。
这个西南小国,内部分成了无数的土司、首领、头人...根本就是散沙一盘。
这些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算凶悍,却没有出来扩疆的野心。
大理皇帝段和誉封高明量为政国公。
他去世较早,儿子高量成幼年成为孤儿,在高明量兄长的高明顺儿子高顺贞成为相国。
从建炎三年开始,一直到绍兴元年,都是高顺贞在处置大理国大小事宜。
隋末唐初居住在洱海边的白族先民“河蛮”就拥有“数十姓,以李、赵、杨、董为名家”。
如今白族内,最大的势力是高家和杨家,而作为大理皇帝的段氏,根本就是有国无权。
白族人崇尚汉家文化,他们的族中高门,也往往喜欢把自己和历代王朝中的汉家名人沾上点关系。
百忍家风”、“清白传家”、“工部家声”等等,其典就出自汉族的名人传说,都是想把自己的祖系拉扯到汉族那里。
综上所述,其实大理国,已经有了并入大宋的先决条件。
而且,大理有大宋最需要的战马。
第一滇马或许不如北方的战马,或许不如蒙古马,可依旧能够满足战争需求,充当战马。
第二就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蒙古人在灭南宋的时候,采用的策略就是先攻下大理,让大宋再也没有依靠,这就给大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种局面之下,南宋就是孤立无援的状态了,最后的退路只能是汪洋大海!
大宋不想理会大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大理国之前叫做南诏,在唐朝的时候兴盛一时,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南诏曾经多次在大唐的南方找麻烦,给大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甚至大唐的灭亡也是有南诏的原因!
正式因为这个样子,大宋不愿意管大理,如果把它吸收成自己国家的属国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
赵旧安抚好了自己的女人。
立刻让团子公公召见了数人,吕颐浩,秦桧,岳飞,范宗尹,刘光世到场。
小小的书房之内。
赵旧在桌子上摊开了一张大理公主送来的地图,赵官家笑意盈盈的看着这些相公们。
赵官家不经意的说道:
“关于大理之事,朕曾听闻太祖旧事,大理为何还为内附?”
范宗尹便答道:
“翰林学士朱震言:大理国本唐南诏,(唐)大中、咸通间入成都,犯邕管,召兵东方,天下骚动。
艺祖皇帝鉴于唐之祸。乃弃越巂诸郡。以大渡河为界,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为御戒上策。
时宋以大理内附,或请于大渡河外置城市,以便互市,诏问得失。
知黎州宇文常言:‘太祖观地图,画大渡河为境,历百五十年无患。今于河外置城邑,边衅开,非中国之福。’乃止治黎州。”
吕颐浩亦答:“王全斌既平蜀,欲因兵威取滇,以图进于上,太祖鉴唐之祸基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非吾有也。
由是云南百五十年不通中国,段氏得以睨临僰爨,以长世焉。”
北宋一共拒绝大理国的册封要求达十一次之多,对于大理国“希望建立宗藩关系”的请求,宋朝君臣总是寻找各种理由予以搪塞推辞。
一直到好大喜功的宋微宗即位后,大理国与北宋的关系才有了明显的转机,最著名的也就是政和七年,宋微宗赵佶赐大理国主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这是大理国与宋朝臣属关系的首次正式确定,大理国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请封心愿终以了却。
但是朝中的大臣对于大理一直都不上心,一方面没有下足功夫亲自去了解过大理的情况,另一方面出于中国天下中心的傲慢,这些士大夫心中的骄傲,不允许他们接触所谓的“蛮夷”。
南宋时期中原地区与大理国也并未完全断绝政治联系,但这种关系宋朝并不重视,与后世明清对于朝鲜、越南等藩属国的重视程度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赵旧目光灼灼的看着众位大臣,信誓旦旦的说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