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旱灾、蝗灾同时爆发,陆扬穿越到了大唐,觉醒了神级签到系统。
此时,心情烦闷的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出宫散心,正好遇上了陆扬,好奇之下询问了面临的难题。
“为何会发生旱灾?”
“这雨为何求不下来?”
“天下多灾多难,真如那儒家的天人之说,是上位者失德所致?”
“世人都说天子名不正言不顺,你是如何看的?”
“旱灾形成的原因有三……”
“求雨?那只是小道尔,我信手拈来!”
“天人之说,上位者失德,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罪己诏更是荒诞至极。”
“玄武门之变怎么看?那当然是坐着看、侧着看、躺着看。”
……
……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偷偷的告诉陆扬:“陆扬,我摊牌了,其实朕是皇帝!”
文武之争,自古有之。
尤其是文士傲骨天成,而大多武将是目不识丁,行事冲动没有章法,这更让文士轻视。
科举是国之重器。
却只有文科,而没有武科,这更让天下文人士子引以为傲,瞧不起武者,将他们视作粗鄙武夫。
为此,有不少武将都心生不满。
今日有天子带头,主动提出要增设武科。
又有尉迟恭、程咬金、李靖、秦叔宝、李绩这些军中大拿的支持,他们这些武将哪里还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个武将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支持。
“这……”
“简直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一众文臣面露难色。
武科一旦开设,那武将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这可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一群蠢货。”
户部尚书萧禹心中暗骂。
枉费这些人自诩聪明,却看不清楚局势。
都这么久了,长孙无忌、房谋杜断这些人到现在都没有发声,显然他们早就知道了,并且默许了此事。
更何况,军方连李靖、秦叔宝、李绩这些属于半隐退的军中大拿都站了出来。
武科就已经是盖棺定论了,可笑这些人竟然还在反对。
正如萧禹所料。
下一秒。
“愚不可及!”
“你们这些人就是腐儒,只知道循序礼制,不懂的变通。”
“你们可知道,我大唐四面尚有突厥、高句丽、吐蕃、吐谷浑等大敌,他们对我大唐虎视眈眈。”
“科举只取文士而不用武者,长此以往,军中将领出现断层,诸夷犯我大唐,我等如何处之?”
“难道你们还想让渭水之盟,再次发生吗?”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皆惊。
渭水之盟,那可是所有大唐人的耻辱。
武德九年,由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大军,直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而当时长安的守军不超过一万人。
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最终,李世民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让突厥大军撤退。
此事被大唐人视作耻辱,更是让李世民耿耿于怀,立誓要将突厥给灭国。
没有人刚开口,谁都知道这一刻的李世民必定是愤怒的。
“哼!”
“科举不仅要增设武科,文科考试的内容也要增加,参加科举的名额也要作出改变,时间调整为年末。”
“具体的科举制度……”
“唐俭。”
“臣在。”
“就由你来负责此事,半个月之内,必须把新的科举制度整理出来。”
“喏。”
唐俭苦着脸,半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啊。
“嗯。”
“现在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封赏之事,国士陆扬接连提出治国之策,为我大唐立下大功。”
“朕决定,封其为御史大夫,蓝田县公爵位,食邑千五百户,赏钱百万贯,长安街府邸一座……”
“嘶!”
封赏一出,惊起一片哗然声。
李世民的封赏可谓是丰厚至极。
不论是御史大夫的官职,蓝田县公的爵位,百万贯的赏钱,长安府邸……
这些,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说是极大的圣眷,更何况是全部加之在一个人的身上。
长孙无忌:“仕途坦荡,平步青云啊。”
“不行,他们都知道了陆扬,我一定要加快速度,回去就带着玉瑶去接触一下陆扬,争取把他给拿下。”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下更是打定主意,等朝会结束了,就去拜会陆扬,把误会给解除了。
唐俭也是暗自点头,既然此人能够指出这么多问题,那么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自己应该找个机会,去拜访一下此人,向他请教一下解决的办法。
四人各怀心事,同时抬头看了一眼,各自一笑。
“陛下!”
“此举万万不可啊。”
“不错,我大唐自开国以来,何曾有过这么年轻的县公,这不符合我大唐律法。”
“还望陛下三思。”
接二连三的大臣开始反对。
科举制度的改革,必定会导致世家大族的利益受损,他们不能去责怪天子,那自然就把怒火给转移到了陆扬的头上。
再者说了。
李世民的封赏超出了认知,完全不符合礼制,他们有正当的理由去反对。
哪怕是李世民这个天子,也不能一意孤行。
“陛下!”
“陆扬虽说有国士之才,为我大唐解决了棘手的蝗灾问题,又指出了我大唐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病。”
“可陛下给的封赏太过丰厚,确实不符合我大唐律法,况且我大唐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作封赏。”
“还有,县公爵位不能请许,以陆扬的功劳与资历,并不能胜任此爵位,更无法胜任御史大夫一职位。”
“因此。”
“臣以为,当封陆扬蓝田县男爵,赏钱千贯,即可。”
魏征一开口,石破天惊。